• 36阅读
  • 0回复

生产大队里的“方便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2版()
专栏:

生产大队里的“方便铺”
唐昌华
山东省平邑县仲村公社有些生产大队,设有铁匠铺或者木匠铺,任务是修修补补。社员管它叫“方便铺”。
一天中午,我们走进康家寨铁木铺,只见刚刚修好的小车、耙、杈、饭桌、锨、刀……一件一件整齐地摆在棚下,乍一看来,真像供销社的农具零售店,却比供销社更要热闹。红炉上叮叮当当,铇床上大锯沙沙作响,社员们人来人往,有的修好拿走的,有的坏了来修的。有一个社员,手里拿了一个断脖子镢头从外面进来,放下镢头就问:“什么时候来拿?过午行不行?”“急活先作,你吃了晌午饭来拿就是!”铁匠师傅说罢,那社员就匆匆地走了。
我们看到这种情况,说了声:“这可真方便!”
“俺就是干这些活,随来随干,大活干不了,小活随来快去,修修补补,淬淬火都行,便利社员呗。”铁匠老汉说罢,又给我叙说了前些时的一桩事:那天社员咸化才锄地时把锄钩拉断啦,他扛来火急地要求,无论如何要在下午给接上,否则就误了灭草荒。我请他坐下歇歇,没等十分钟,锄钩接好啦,咸化才拿过锄掂量了一下,他高兴地说,一点农活没耽误!
康家寨大队有三百二十多户人家,村大事多,过去社员谁家坏了件农具,都得上仲村镇上跑,等上一天半日也不一定能修好;虽说公社修配厂派人下乡,社员感到时来时走不应时。大队研究了这个问题,就在今年2月开办了这个铁木铺子。铺子办得很简单。村里有两个老汉,一个是齐自益,干过四十多年的木匠;一个是康田修,当了二十八年的铁匠。两人都为人爽直,还是当地有名气的老“把式”,如今又给他们配上了几个青年小伙子,有师有徒,修修配配,锤锤打打,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把式”,架子就搭起来了。两个老师傅把过去的工具,锛、凿、锯、锤、炉、钳、砧都拾掇了出来,自有自带自用,队里规定使用坏了照物赔偿。至于厂房就更简单,在大队保管处的大院里,有两间草棚成了仓库,靠草棚搭了两个秫秸棚子,一伙木匠,一伙铁匠,各占一个棚底,大队的保管员兼作他们的会计和保管,真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铁木匠的报酬也作了妥善安排。
修配也有闲有忙,农活多了修的工具多,农活少了修的也少。铺子里有时忙得不可开交,就日夜赶修,闲时就采取“归队”干农活的办法。例如夏季木工活很少,又是突击锄草灭荒的时节,于是三个木匠就归了队,参加了灭荒。经过二十来天,木工活积了一部分,就先由一个人修补农具。秋收秋耕前,各生产队都把以往不用的破乱残缺的农具找出来抬到棚下,犁、耙、车、杈等不下百余件,好多社员也把找来的废铁废物拿到这里改成农具,半年来,这个铺子光给社员修理的小农具、小家具不下百余种、一千一百多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