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组织货源的能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3版()
专栏:

组织货源的能手
霍聚琳 宋毓琛 赵嘉珍
在山西省翼城县百货公司门市部里,可以看到一种箱子。它的样子像陕西汉中等地出产的那种棕箱子一样。不同的是:它是用本地大量出产的棉秆皮做成的。这种新产品很受群众欢迎,供不应求。许多顾客来问,常是缺货。这成了营业员心里的一个疙瘩。
8月30日,翼城县皮麻厂的丹怀亮同志,拉着一平车这种箱子,到百货公司交他们的订货。验收员韩恒州仔细检查了之后,在把提货款的证明递给老丹的时候,发现老丹今天有些特殊的兴奋,就问他:“你今天有什么喜事?”老丹说:“二季度你们订的货,一半也没完成;7月份,完成了计划;这个月,提前一天交货,超额完成十只箱子。怎不高兴!”会计员苏悟说:“给你记上一功!”“咱可不敢这样冒名顶替”,老丹不同意地说:“要记功,先得给你们的周经理记上一笔……”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皮麻厂第二季度给百货公司承做的三百只棉秆皮箱子,只完成了七十五只。送来了货,百货公司的同志们不付款,理由是没有执行订货合同。百货公司的经理周广炜同志知道了这件事。他一面叫按成品数支付现金,一面跑到皮麻厂了解了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同厂方商议以后,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原料供应不足,就把供应原料的责任全部承担起来。他帮助厂方很快解决了箱子里布不足的问题。丹怀亮对他说:“我们还缺钉箱子的钉子、裹角铁帽和锁子,怕还是不能按时完成计划。”供应这些材料,本是百货公司业务之外的事情。可是,为了早些满足顾客对箱子的要求,周广炜把这些事情也都担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月,百货公司供给了皮麻厂能做两万只箱子的材料。这样,就保证了厂里的正常生产,提前和超额完成了第二季度承货计划,增加了市场货源,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周广炜是个共产党员,从事人民商业工作已经十五年了。他在翼城县已经成了有名的组织地方货源的能手。今年上半年他第四次被评为全县商业工作“红旗手”。他把有关的工厂都当作是百货公司“自己的工厂”,经常帮助解决困难。他又通过送货上门的办法,了解群众的需要,把生产商品同消费商品密切地结合起来。今年5月,他到城外很远的地方的县营造纸厂去,发现原材料不够用。再了解,又知道有十五吨绳头在侯马市运不回来。他当天回到公司,没有休息,就坐车到侯马,找到了运输工具,第二天就把绳头全部转运回来。卸货当中,他的衣服挂破了,手也碰伤了。他不介意这些,直到把货卸完,向纸厂打了电话,才想起了吃饭。纸厂把原料拉回去以后,机器又出了毛病。厂里派人前来联系,他比谁都着急,连饭也不吃,就同来人共同研究办法。来人提出需要五条棉毯子。他一口答应下来,到库房和门市部找好,让来人拿去。……就这样,造纸厂的生产月月正常,季季完成了计划。在市场上,纸的供应源源不断。
为了尽可能满足人民日常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周广炜同志天天到处奔走。他常对公司里的职工说:“有些同志批评我管的宽,这话不对。我们有责任帮助好自己的工厂,增加更多的商品。只有抓好这一门工作,才能更好地繁荣市场。”
有一次他到南梁公社和甘泉公社去,在同社员一起劳动当中,了解了大家需要装“调和面”的瓶子。翼城没有生产这种商品的工厂,他就跑到运城玻璃厂去,订购了两万个玻璃瓶子,及时供应到消费者手里。甘泉公社西社大队的社员买到瓶子以后说:“百货公司就是百货公司,什么东西都管,什么货物都有。咱们向老周提了个意见,调和面瓶子就有了,真灵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