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背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4版()
专栏:家长的话

背诵
李彤荃
前两天翻了鲁迅全集,看到《五猖会》一篇文章,说到鲁迅幼年时去看五猖会,正要欢欢喜喜地出发,忽然被他的父亲叫住了,教他几句书,对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鲁迅只好去背书,那是什么“粤自盘古,生于太荒……”的古文。为了这事,鲁迅很抱怨了他的父亲一番。当然,他的父亲要在那个时候叫鲁迅背书,不能说是个好办法。但是,父亲叫孩子背书的事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在小学读书,似乎还没有听过他的读书声,我想考他一下,看能不能背出什么来。当下找了他来,叫他背一课语文给我听听,那知他一课也背不上来。我说,“你去好好念一念,背一课给我听”。那知他说,“老师没让我背”。自然就没法让他念下去。
我想到鲁迅小时背书的故事,觉得背书还是有好处的。一篇语文,从头到尾,怎样构思,如何遣词?仿佛做件衣裳,一针一线缝了下来。有一处针脚松开,便裂了缝。初学语文的人,更要细心熟读,才能运用自如。上语文课除了弄懂通篇大意和新学词字以外,还必须依靠背诵,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意思,了解文章的写法。我还记得过去老年人念书,声音朗朗,当然有些书呆子习气。但仔细想来,却也不无一些道理,那就是朗诵可以更多地感受到文章抑扬顿挫之致。特别是中国的律诗,平仄韵脚都很严谨,朗诵起来,就比光看要增加几分诗情。有些大文学家,写出文章来,也反复朗诵,进行修改。的确,有的文章,看起来也似乎没有不通之处,可是一念起来,那些地方碍口,就马上感觉到。宋朝的学者朱熹,订了六条读书法,第二条就是熟读精思。他在背诵这方面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读什么书,先定下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但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今人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我看,这种认真精神是很好的。
作为一个家长,我很希望语文老师能注意教导孩子背诵。当然,有些老师已经注意这样作了。至于背诵多少,背诵哪些?是不是篇篇都要背诵,那就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我想,一个学期教的语文里,在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好的文章中,选出几篇叫学生背诵,熟读熟记总是有好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