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电视之家——访北京电视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4版()
专栏:北京通讯

电视之家——访北京电视台
本报记者 柏生
当每天黄昏时候,你坐在那美丽明亮,装有银白色玻璃屏幕的电视接收机前,扭开电钮,看到北京电视台的时钟和大楼,听到那熟悉悦耳的电视台标志音乐的时候,一刹那间,瞧!在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电视广播员亲切微笑的面庞,“各位观众,晚上好!”观众们听到女广播员亲切的语声,仿佛她就在自己的身边。于是一个晚上丰富多采的电视节目就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紧张严肃的播出工作
一个秋日的傍晚,我来到复兴门外护城河畔,那白杨环抱的广播大厦中的北京电视台里。电视播出部的主人,一面领我到电视广播员工作室和大演播室里去参观,一面热情地给我介绍着北京电视台从三年前开始试播,直到现在经常和观众见面的情况。现在,北京已经从三年前仅有几十台电视接收机,发展到拥有上万台电视接收机,人们还不断到广播服务部去购买国产的电视接收机。热爱电视的观众一天天地增多起来。
就在电视台大楼的一角,主人蹑手蹑脚地把我领进一间宁静而又小巧的演播室里。这正是电视广播开始前最紧张的时刻。离电视广播开始只有几分钟了,这时,我看到了在电视屏幕上经常和观众见面的那位年轻的女广播员沈立环微笑地坐在摄像机前的一张小桌前,她一面亲切地和我打着招呼,一面把桌上的一瓶美丽的纸花摆了一摆,又细心地看了一下身后的折幕,然后好像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时,演播室的那座每晚都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时钟已经指向七点正。一刹时,一晚上紧张的播出工作已经开始了。广播员沈立环亲切熟悉的声音和微笑的面庞,通过摄像机同时传到演播室里的那架电视监视器上,电视节目报告完了以后,她又匆匆地和另一位年轻的男广播员赵忠祥走进对面的一间插播画外音的房里,开始了电视新闻画外音的插播工作。几分钟以后,我在电视台的一架电视机旁又听到她清晰的声音。
接着,播出部的主人又领我来到一间大演播室里,我们悄悄地走了进去。那里,耀眼的灯光下,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昆曲《李慧娘》正在电视摄像机前紧张的演播。宽大的演播室里,同时布置了好几场不同的场景。整个室内,除了昆曲演唱的声音外,一丁点杂音都听不到,一切显得是那么宁静。两位戴着耳机的摄像师,紧张而又细心地轻轻推拉移动着摄像机的镜头——这被称为电视眼睛的精密机器上,装置有能把光变成电视的摄像管。摄像师熟练地按照电视导演的意图和指示调度着电视摄像的构图,从不同的角度上,分别摄取着演出的全景、中景、近景和演员的特写镜头,把昆曲《李慧娘》中最优美的画面拍摄给电视观众。但是,究竟选择哪一幅画面才是最理想的呢!播出部的主人又把我领进紧挨着大演播室,而隔了一层大玻璃窗的导演室中去观看。在一排导演控制台前,坐着两位电视导演,他们正紧张地一面注视着面前的电视监视器屏幕上由两架摄像机传来的不同画面,用话筒指挥着摄像师对演播画面的艺术处理,一面及时地按动电钮,根据播出台本选择最优美的画面加以切换,这样电视观众在电视接收机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连续不断的优美画面了。在导演的后面还坐着一位音响导演和他的助手,他们指挥着演播室的话筒管理员操纵移动话筒和控制音量和音响效果,不断地调节着演播室话筒送来的和磁带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
就在导演室的隔壁,还有一座装置着全套电讯设备的电视中心技术控制室。那里的电视技术人员也在紧张地操作着。再隔不多远,是电视电影放映室,放映员刚刚为电视新闻插播完一段影片。从电影放映室出来,播出部的主人告诉我,刚才看到的只是播出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每天播送的节目和内容不尽相同,播出的情况也有变化。但是,在每晚电视广播进行过程中,所有参加播出工作的各部分人员,他们必须在每一秒钟里都严密地配合工作。因为,在播出时,有任何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的电视播出工作的。
辛勤的电视技术人员
我到电视台去作客的第二天,电视技术部的主人就领我到电视技术系统的各个部门去参观。主人领我攀登上了高达八十七米的电视台发射塔。在登上十层楼后,又笔直地攀登了很高的一段小铁梯子,才到达了发射塔的顶端。在我们攀登塔顶的途中,遇到两位年轻的电视技术人员刚刚由塔顶检修发射天线下来。他们是那么朝气勃勃,充满了工作中的愉快神情。站在高高的塔顶上,主人热情地为我介绍着电视发射的技术。在塔顶的铁柱上,挂着几个蝴蝶型的超短波电视发射天线,带有声音和图像的电波,就从这里发射到北京周围八十公里的地方。塔顶周围还装置了几个像大喇叭似的微波天线,主人告诉我,这是用来接收从电视车——活动的电视播送台上传来的各种现场的实况转播和演出节目的。其中有一个微波天线正对着人民大会堂的顶端,那是专门用来转播人民大会堂的各种电视实况广播的。每当重大节日到来,或哪个剧院和体育馆有精彩表演的时候,就真忙煞了电视技术人员,他们忙着开出电视车去现场安装电视转播的全套技术设备,还经常要爬到高大的建筑物顶端,把微波天线架上,把电视机械的各种设备全部安装检验好,直到电视节目转播完了,电视观众关上了电视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安睡时,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却还在那高大的建筑物上去拆卸微波天线,或是收拾现场转播的电视机器。就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行期间,电视台为了满足电视观众的要求,电视技术人员日夜守候在电视车上,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疲劳,和观众一起沉浸在球赛的欢乐中。
从电视发射塔下来,我们又回到大楼的电视台发射机室和中心技术控制室,这里到处都装置着各种复杂精密的电子管、无线电讯的各种设备,所有的机器都是由一群年轻人在操作着。
给观众组织最好的节目
乍一来到电视台的编辑部,真不知道先到哪个组去看看好。无论是新闻编辑组、社会教育组,还是少儿组和国际生活组,还是文艺组,它们都拥有自己的电视观众,他们都有最好的电视节目安排给观众。正像电视台收到的读者来信中所说,无论是日内瓦会议的电视新闻,外国元首来我国访问的电视新闻,还是剧场演出或球赛实况的电视广播,或音乐晚会、歌舞晚会,戏曲晚会,以及“笑”的晚会和电影新片的放映,“医学顾问”、科学知识的讲座,……都是十分受欢迎的节目。而文艺节目更是每天都要播送的。电视台不仅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实验剧团,还经常忙着为观众组织和邀请各艺术团体到电视台的演播室来表演精彩的节目。譬如电视台的文艺组曾经在音乐节目中为电视观众们播送了一首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大型交响乐。出现在电视观众眼前的不仅是优美的乐曲演奏,还穿插有美妙动人的电影画面、字幕和广播员的画外音。乐曲一起奏,就把观众引入了音乐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随着一阵轻柔的弦乐,传来了秀丽的笛声,接着在清淡的竖琴伴奏下,小提琴独奏了抒情的爱情主题,大提琴的潇洒旋律又与小提琴形成“对答”,比拟着在春光明媚的江南,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动人情景。曲终时,在电视屏幕上又出现了诗意般的仙境,观众看到一把小提琴在百花丛中演奏,随着百花两分,梁山伯祝英台在琴身上翩翩起舞……。像这样具有电视艺术风调的绘声绘色的优美动人的节目,是受到观众一致赞赏的。此外像马戏团的精彩表演,少年儿童电视广播节目中的有趣的动画影片、木偶影片,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而每逢节日游行时,电视台及时播送的天安门前盛大游行的实况,和经常在首都举行的一些国际精彩球赛的现场转播,都满足了不少观众的眼福。在“电视新闻”和
“国际新闻”中,电视台除派有自己的记者专门采访拍摄的各种电视新闻片外,还经常迅速地把各兄弟台和各兄弟国家电视台寄来的电视新闻片播送给观众,使观众坐在屋里或家里就能够及时看到祖国各地和世界一些国家发生的新鲜事物,从电视上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电视台每天播送的节目,正如节目组的主人所说:“它正像一本小小的杂志,是由各种节目串连组织起来的,凡是观众心上所最喜爱和盼望看到的节目,都是尽量设法满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