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轻工业原料的来源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7版()
专栏:

轻工业原料的来源问题
苏星
新华社消息:“上海轻工业所用的原料材料中,来自工业方面的比重目前已由1957年的不到30%上升到40%以上,来自农业方面的比重由1957年的50%以上降低到40%以下,其余部分是来自林业渔业等方面的。”这是一个重要消息。
大家知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轻工业所用的原料材料,大约有70%到80%来自农业。上海的工业基础比较好,轻工业所用的原料材料,来自农业方面的比重也在50%以上,加上来自林业渔业方面的则超过70%。这种情况表明,我国的轻工业生产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为农业的丰歉所左右,发展速度不可能是很稳定的。要想让轻工业稳定地不断地增长,除了增加农业生产以外,必须多方面地开辟轻工业的原料来源。从上面的消息来看,上海的情况已经开始改变,全国的情况也会逐渐地改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左右。无论城市和农村,对轻工业品的需要量都是极大的。就城市来说,广大职工的工资收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转化为生活日用品。在一定的工资水平的条件下,轻工业和其他日用品工业产品的供应状况、质量、价格,会直接影响到按劳分配的实现和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水平。就农村来说,农民的货币收入,除了一部分在农业部门内部购买他们所必需的农产品和副产品以外,其余的都要用来购买工业品,包括重工业品和轻工业产品。我国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农产品(除去交纳农业税的部分)仍然是掌握在农村人民公社和社员的手里,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之间的经济结合,必须通过市场,通过工业品同农产品的之间的商品交换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不能以大量的工业产品(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供给农村,就不能把农民手里的商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用于迅速地发展工业和逐步地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因此,为了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了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城乡互助,促进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国营企业供给大量的工业品,生产数量更多、品种更全、质量更好、价格合理的轻工业产品,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轻工业生产能不能扩大?
根据当前的情况,扩大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的条件。有利的条件是:几年以来,轻工业的设备能力增大了,轻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职工人数也有所增加。不利的条件是:我国轻工业的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农业遭受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生产计划没有完成,造成了许多轻工业部门原料、材料的供应不足。因此,要发展轻工业,增加日用工业品的生产,除了某些新的生产部门需要增添设备以外,最重要的环节是节约原料、材料的使用,千方百计地开辟原料、材料的来源。
轻工业原料、材料的来源,主要的还是来自农业。轻工业的生产绝大部分带有农产品加工的性质。原料和材料的增加,不论现在或者是将来都首先要依靠农业,依靠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产品、副产品、畜产品的增产。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产品、副产品、畜产品的产量不提高,轻工业生产的发展就没有基础。其次,就是来自重工业,特别是来自化学工业。一般地说,轻工业生产的发展必然要逐步摆脱单纯依靠农业提供原料、材料的状况,过渡到同时依靠农业和工业提供原料、材料。以纺织工业为例,长期以来都是用棉、丝、毛、麻作原料,纺织品的数量只能以农业生产提供原料的多少为转移。到了二十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种化学纤维出现以后,纺织工业的原料来源就大大增加了,纺织工业已经开始摆脱经济作物丰收歉收对它的生产的影响,进入更多地使用工业原料的新的阶段(现在有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纺织工业的原料来自农业的不到30%)。尤其是我国是一个拥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五亿农民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人民对轻工业的需要,数量既大、增长速度又快,轻工业生产仅仅依靠农业原料,别说遭到自然灾害的年头,就是风调雨顺的丰年,也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日用工业品,我们必须一手伸向农业,一手伸向重工业,取得轻工业原料。
应当看到,扩大轻工业生产中来自工业的原料来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要以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和其他重工业部门的不断发展为基础。由于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经过三年大跃进,钢铁、化学等工业又有了迅速的增长,根据现有条件,我们已经有可能克服困难,在轻工业产品的生产上逐步扩大使用来自工业的原料,并且在轻工业中逐步增加使用来自工业的原料、材料的比重。我国轻工业品的购买力农村占的份额最大,而农民所需要的轻工业品主要是穿的和用的,这些产品的原料大部分是可以由工业提供的。如果我们能用更多的工业原料生产日用工业品供给农村,不仅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会促进农民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供给城市和工业更多的农副产品,反过来,又加速工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