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北京大学历史系编辑《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19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大学历史系编辑《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目前,北京大学历史系正在进行《中外交通史籍丛刊》的编辑工作。《丛刊》所收各书,大部分都未经整理,甚至从未刊印过。还有一些关于西域南海的古地理书,现在已经散佚,是从类书辑录出来的。
整理的方法,是从各种版本中选定一个较好的作为底本,然后博采众本,校订成一个较好的本子。对原文加以必要的注释,旧注有错误的地方尽可能加以订正。原文一律加新式标点,分段。每种书都加上新的序言,必要时并附地图及人地名索引。
这套丛刊全部计划有四十二种。最近,《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和《两种海道针经》(包括《顺风相送》、《指南正法》两种)已经出版。
《西洋番国志》是随郑和下西洋的明人巩珍所撰,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同为郑和下西洋的三部最初文献。此书共著录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个国家。卷首收有永乐至宣德敕书三通,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以前准备情形的重要资料。这次整理重印,还加了三个附录。一是有关《西洋番国志》的三篇题跋,二是《马哈只墓志铭》和有关郑和的碑刻六篇,三是《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三书篇目对照表和十六至十七世纪“东西洋”略图。
《郑和航海图》原见于明茅元仪编的《武备志》卷二四○,原名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武备志》序文并未说明此图来历,可能是十五世纪传下来的作品。这是中国最早的海图。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今非洲东岸怯尼亚的蒙巴萨,包括亚、非两洲,所录地名达五百个之多,是十五世纪以前记载亚、非地理内容最丰富的图籍。这次整理重印,还附了一个《郑和航海图地名索引》。
《两种海道针经》包括《海道针经(甲)顺风相送》和《海道针经(乙)指南正法》两种,原本都是从英国牛津大学的鲍德林图书馆抄回来的旧钞本。它们原是古代舟子用罗盘航海的秘本。据推测,前者成书于十六世纪,后者成书于十八世纪初期。书中对于气象观察方法、定罗经下针、定船行更数、航海禁忌、各州府的山川形势,以及各处往回针路、日清、各地罗经方向、路程远近、礁石隐显、打水深浅、能否停泊等,都有相当详细的记录。从这两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与当时“东西洋”各国海上交通的大概情形,是我国古代航海知识的经验总结。这次整理出版,还编了一个《两种海道针经地名索引》,并绘制了“东西洋”地图和活页式罗盘图各一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