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协作增加新力量 修渠引水抗大旱 淠河下游七万亩水稻得好收成 木厂等六个公社在已建的水利工程基础上开挖渠道扩大自流灌溉面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0
第2版()
专栏:

协作增加新力量 修渠引水抗大旱
淠河下游七万亩水稻得好收成
木厂等六个公社在已建的水利工程基础上开挖渠道扩大自流灌溉面积
本报合肥19日电 安徽六安县淠河下游丘陵地带的木厂、马头、淠东、十字路、潘新、古城等六个人民公社,依靠联合协作的力量,今年在淠史杭灌溉工程淠东分干渠的两岸,开挖了共长四百三十华里的二百一十六道支、斗、毛渠,引用大跃进以来兴修水利工程的水源,抗御特大干旱,使沿河两岸七万五千多亩水稻取得了较好收成。目前,这里的水稻等大秋作物已收割结束,村前村后堆起了高大的稻草垛,打谷场上社员们在忙于脱粒、翻晒和扬场;沿途,交送公粮的社员络绎不绝。田野里,晚秋作物生长良好。
今年,这六个公社的旱情从春种的3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8月。这段时间的全部降雨量只有一百二十毫米,比大旱的1959年同期还少一百一十毫米。而干旱严重的时候,又恰恰是4、5月份早、中稻栽插和6、7月份水稻灌浆抽穗的关键时期。
在3月份干旱刚一露头的时候,这六个公社就研究了开挖渠道引用淠东分干渠的水源抗旱的问题。当时,六个公社议定,对较大的两道各长二十华里的木南、木北支渠工程,由六个公社合伙兴修,按受益面积大小出工。斗渠以下工程,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由公社、大队组织受益单位协作兴修。由于负担合理,等价互利,挖渠工程进展很快。长达二十华里、四米宽、二米深的木北支渠,仅用七天时间,就挖成了,把淠东分干渠的水引向“老庙岗”的制高点。木厂公社在开挖沟通孟岗、石闸、旗杆、丰塘四个大队的渠道时,由于公社按照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及时组织其他七个大队支援这四个大队,仅用四天时间就把这条长达五华里的渠道开挖成功,使四个大队的五千亩水稻及时插了秧,旱地作物也得到了浇灌。
这六个公社经过四个多月以开渠为主的抗旱斗争,使70%左右的耕地面积实现了自流灌溉,节省了大批的车水劳力,加强了田间管理。古城公社九里沟大队何郢生产队一百六十多亩水稻田,1959年因车塘堰水灌田,单车水用工就达三千五百多个,今年在旱情比1959年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大部分田实现了自流灌溉,车水工只用了二百五十个。他们用腾出的车水工给水稻普遍耘了三次草,及时追了肥,今年水稻的收成赶上了正常的年景。另外,这六个公社还因为开挖渠道,有了水源,把原来计划种旱粮的六千亩旱地改种了水稻,增收了粮食。
木厂等六个公社位于淠河下游。解放前,这个岗陵起伏的地区,水利等自然条件很差,仅有的一条淠河,因年久失修,河床淤塞,水来成河,水去成滩,是个易旱易涝的地区。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虽然兴修了不少小型的塘坝工程,但还没有彻底摆脱旱涝威胁,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公社化以后,这里的人民根据淠史杭灌溉总工程的规划,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公社领导下,经过三年的斗争,开挖了一条长达五十华里的淠东分干渠。今年,又开挖渠道,扩大了自流灌溉面积。从此,这个地区易旱易涝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