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加强语文课的基础教学和基本训练 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0
第4版()
专栏:

加强语文课的基础教学和基本训练
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孙祖年
怎样教好语文课,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当前讨论的中心问题。通过这一讨论,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教学,大大活跃了教师的思想。归纳起来,讨论中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主张语文课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但不排斥语文知识教育。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语文知识教育第二”;只有贯彻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知识教育才能收到效果。第二种意见,主张以语文知识教育为主,也不排斥思想政治教育;但认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只有完成语文知识的教育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见效。第三种意见,认为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立的统一,不应该割裂,不应该偏废。
这些不同方面的意见,确实涉及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根本问题。显然,每个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性质的认识不同,在教学中的着眼点也就不一样,那末,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会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只有从思想上统一对语文教学性质的认识,才会有助于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现把讨论中的一些意见写出来,供大家进一步研究,以便达到加强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不论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 青少年迫切需要语文知识
中、小学的教育主要任务在于使青少年、儿童打好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中、小学所设的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是基础知识;而语文课又是学好其他基础课程的基础。陆定一副总理在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上,以《教学必须改革》为题的发言中说道:“全日制中、小学的最主要的课程,是语文(包括中文和外国文)和数学,这是学生所必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和数学学得好,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就比较容易。”因此,只有使学生学好语文课,掌握好语文这一工具,才有可能学好其他基础学科,从而打好文化科学知识基础。
语文这一工具掌握得不好,就不能顺利地学习其他文化科学,提高知识水平,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十分明显的事。有一位大学生谈,由于他在中、小学时没有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在高等学校里学习时,感觉到写实验报告比做实验还要困难。某机械学院的一个学生,写信给他中学时代的语文教师说:“我现在深深感觉到学习中困难之一,是由于语文水平低所造成的。读力学理论书籍和参考书时很费力,有时还弄不懂;做计算题时要费很多时间去揣摩题意……。”学生在中学时如果读文言文过少,到了大学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如读医科的、读农科的在阅读我国古代的医药、农事书籍时,就会感到吃力,甚至看不懂。有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他们也常常受到语言文字水平的限制,在工作上碰到了一些困难。显然,我们的青少年不论继续升学或者是参加工作,都迫切需要增进运用语言文字这一表达思想、交流经验、阅读书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培养青少年具有语文基础知识,并熟练地掌握它,必须在中、小学时代开始。我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树从根底起”。进行语文教学和栽树一样,从中、小学起打好语文课的根基,这样才能根深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来。中、小学设立语文课的重要性和意义正在于此。
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才能提高学生服务本领
一般地讲,语文课的政治性、思想性都是比较强的。从语文教学任务来讲,确实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问题在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应该怎样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是脱离课文、丢掉语言文字的教学、不注重基本训练,只着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不对了。这样作,实际上是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同样,强调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如果是孤立地、繁琐地讲解论点论据、语法修辞等知识,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魂。那末,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地体现,并完满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呢?举例来说吧,如教初中第四册语文中鲁迅写的《我们不再受骗了》一课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在教学中举国际事例来证实帝国主义是卑鄙的骗子,从古巴谈到刚果,然后在结束讲课时点一点文章的语言结构,这样教是不适当的。如果以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为主,在教学中着重分析难句的语法,讲解“反驳”、“讽刺”的定义,指出这是设问句那是反问句,最后才提一提课文的中心思想,这种教法,也是不适当的。与上述两种教法相反,如果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词和句分析内容,讲清各节层次和每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全文中心的思想,进一步领会作者构思的严密和用词的精确。然后再选出若干关键性词语,要求学生默写或造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中的词句的意义和段落的逻辑性,懂得应该怎样用词、怎样形容、怎样比喻、怎样分段,而且将为课文内容所感染,受到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从以上三种不同教法所产生的效果来看,显而易见,第三种教法较好,既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又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又如上海洋泾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在法庭上》一课时,把课文内容的分析落实到词、句和段落结构中去,避免离开课文分析作品的毛病,结果,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都较落实。他在分析“王孝和两目炯炯地在几个法官的脸上扫了一遍”一句时,先教学生辨认“炯炯”字形,然后领读正音,再释义,并启发学生从“炯炯”、“扫”等词所描绘的王孝和烈士的动作神情,分析领会烈士当时的思想感情。这种教法效果就好。
从语文教学的性质来说,应当更多地注意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因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才能谈得上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果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很差,那又如何能进一步学习,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呢?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政治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语文课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之中,即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讲授,一课课教材的讲读,一次一次的口头练习,一次又一次的写作活动来进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文教材的选择起着很大作用。从目前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来看,绝大部分都有着较强烈的政治性和艺术性。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时,就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我们也可以选用少量词藻美丽、文字洗练、逻辑严谨的游记、散文、论文等。这些文章的内容,虽然和当前斗争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还有某些不够健康的地方;但是,只要教师在讲解中注意指出这一点,对学生就不会有多大坏处,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认真教学踏实学习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
语言文字,是人们互相往来、相互了解的工具。语文把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记录下来,固定在词句里面,它又是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学好了文化,随时都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何况现在不是学的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八二○页)
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种语文课文体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语文课的特色,就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语文基础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切实的语言文字方面基本训练。在语文课中要让学生多练习,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这样,是不是要语文不要政治了呢?当然不是,强调语文课的基本训练,不等于脱离政治。因为课文中就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同时,我们要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就是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里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八三八页)毛泽东同志这样强调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为了更好地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语文课正是要学生正确、熟练地去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这样做并不是离开政治,而恰恰是为了政治。
那末,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那些语文基础知识呢?就是要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阅读水平获得提高,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对同类文体和同类程度的文章,不仅要了解段落大意,还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能力,是要使学生在作文时,能有层次地、通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这两种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地研究课文,既要钻研课文的语言结构,又要钻研课文的思想内容,深刻地领会课文的精髓,体会写作上的特点和优点。在教学时,既讲清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艺术,又阐发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然后,通过写作教学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他所获得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体验、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品德。由此可见,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性,和它作为工具的重要意义,就完全有可能在大力加强语文基础教育和基本训练的同时,通过教材内容的教育和感染,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地、正确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并不断地取得成功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