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如何使古代动物“复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2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如何使古代动物“复活”
后一
古代动物埋在地下,一转眼,就过了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
除了个别保存在冰雪中的猛犸象和保存在沥青中的犀牛以外,它们绝大多数皮肉都腐烂了,只剩下骨头,成了化石。可是,我们在博物馆里,却能看到它们的塑像和图片;在电影里,还能看到它们活动的情景。是谁使得这些骨头“再生”皮肉,使这些死掉了的动物“复活”的呢?
是古生物学家和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古代动物“起死回生”。
从骨化石到活动的动物,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
骨头的复原:骨化石一般都是破碎的,首先要把能够找到的破骨片拼凑起来,缺掉的部分,根据保留了这部分的同类骨头加以补充。因为大多数动物是左右对称的,有时候也可以根据左右对称的简单道理来再造,例如,有了左半的头骨或左腿骨,然后再造成一个完整的头骨和右腿骨。
骨架的复原:很多低等爬行动物是趴在地上的,另外一些是用两条强大的后腿直立起来的,大部分哺乳动物是四条腿伸直,把身体高高举起来的。这都是根据骨头关节的结合面,把一块一块骨头装架起来的。
肌肉的复原:有了完整的骨架,进一步就得附上肌肉。哪一部分有一块什么肌肉,可以参考现代动物的肌肉构造。在骨头粗糙的隆起的地方,安上肌头;在凹陷的地方,安上肌腹。
皮肤的复原:皮肤的复原似乎很简单,只要在肌肉上再加上一薄层就行了。其实不然,比如皮肤的毛色和花纹,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寒带动物毛密而厚,多为灰或白色;热带动物毛常稀薄,颜色多鲜艳;沙漠动物毛多沙黄,森林动物常有斑纹或斑点;古生物学家参考了现代动物,给予各种古代动物不同的颜色和花纹等等。在不能确定的时候,宁愿存疑,例如,苏联的电影《生命的起源》中,有一条恐龙是用影子表现出来的,就是因为它的颜色不能确定的缘故。
附属物的复原:牛、羊、鹿的角,都能保存成为化石,复原起来,自然没有什么困难;犀牛的角虽然没有保存成为化石,可是从头骨上疤痕的有无、大小和多少,也可以推断出某种犀牛有没有角,有多大的角和有几只角。
动物生活环境的复原:除了动物本身外,还得了解动物生活的环境。河马眼睛、鼻子生在头顶上,它是适宜在水中生活的;猿猴有长的前肢,它是适宜于攀缘树木的;剑齿虎有长的犬齿,适于刺杀厚皮的动物;牛、马有高冠牙齿的,适于咀嚼硬草。从这些动物本身的构造,可以推断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得了解当时的地理情况和植被。拿植物来说,一亿多年前,还没有高等的被子植物;两千多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草。这些都是在复原古代动物生活环境时候,必须掌握的情况。
至于古代动物的活动,主要是根据它们肢骨构造推断出来的。像袋鼠、野兔那样,前脚短、后脚长的动物,是适于跳跃的;像马、鹿那样,四肢近端短、远端长的动物,是适于快跑的。通过动画、木偶活动的技术,就可以拍摄成活动电影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