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在舞台后面的辛勤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2
第6版()
专栏:百花园

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在舞台后面的辛勤劳动
舞台上常常会出现辽阔的蓝天,巍峨的远山,还有那雄伟的宫殿和古老的城堡,小小的舞台,如何会有如此深远如此广阔的天地呢?这就在于天幕的巧妙变化。
江苏省话剧团最近上演的新剧《天京风雨》中,天幕上出现了一株高耸入云的松树。苍劲的躯干象征着太平天国挺立不屈的气概。到后台一看,这株参天大树,只是用一段二尺来高的木片,加上一些铅丝和碎麻做成的。可是,用投影灯投到天幕上去,在灯光幻影之下,它就是生意盎然的苍松了。利用投影的方法,在玻璃上涂一些颜色,映射到天幕上,便成了美丽的蓝天和云彩。用三夹板做成平面的小模型,在天幕上就会出现一个雄伟的宫殿。如果在模型上挖几个洞,贴上红色的玻璃纸,这座宫殿就会显出灯火辉煌的景象。
从用实物做背景,发展到用这种非常简便、看来却又非常真实的方法来作背景,这是舞台装置方面的一项技术改革。在这项改革中,设计工作人员走过不少曲折的道路。用什么材料做模型,从什么角度投影,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摸索出来的。
舞台上下雨,除了用声音表现雨声以外,有时还要让观众看到雨点和雨丝。过去只能在小面积上下雨,如从窗户中看到一点雨丝。《天京风雨》要求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让观众看到下雨,看到下雪。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灯光设计师潘杰花了许多心血创造了一种既能下雨又能下雪的灯。在聚光灯的前面加一个特制的转盘。转盘里的玻璃上贴一张刺满细密小洞的黑纸,慢慢转动转盘,从小洞中投射到天幕上的光影慢慢地从上而下移动,就形成了漫天而降的雪片。把转盘的速度加快,天幕上的光影飞快地下落,这就成为倾泻而下的雨丝了。
《万水千山》演出之前,导演交给黄云同志一个任务:舞台上不可能出现大渡河,但要让观众们听到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帮助演员表现十八勇士奋勇强渡大渡河的艰险。黄云接到这个任务后,首先到电影院去寻找这种声音。他从《海魂》等好几部有大水场面的影片中,录下了巨浪的声音。但拿到舞台上试放,大家都说不像。因为离开了银幕上的形象,虽然是大海的怒涛,也难表现出舞台上所需要的大渡河的声势。到生活中去寻找吧,南京附近没有湍急的河流,只有靠人工来制造了。黄云和他的助手试着在一个大水池中制造大渡河的声音,但是反复试做试录了十多次,结果总是不够雄浑有力。一天,正在苦思不得的时候,忽然来了一阵暴雨。正在剧场工作的黄云,倾耳一听,说声“好啊”,马上打开录音机,录下了这场暴雨的声音。原来剧场的房顶是铁皮的,暴雨冲刷在房顶上,很像波涛汹涌的奔流。这声音用来表现大渡河,声势差不多了,但层次和节奏不合要求,于是再动手加工。该增强的地方扩大音量,该冲击时加快速度。另外又找出了一段流水声的录音资料,混合进去,试放的结果,大家感到满意了。
话剧舞台上需要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但要有流水声,还要有风雨声、机器声、马蹄声、枪炮声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这些声音,有很多都像大渡河的吼声一样,是经过舞台工作人员的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
古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