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九牧公社因地制宜扩大种植 林地间种 粮丰林茂 去年增收粮食一百七十五万斤,完成了木材和毛竹采伐任务,营造新林二万多亩;今年间种作物又有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6
第2版()
专栏:

九牧公社因地制宜扩大种植
林地间种 粮丰林茂
去年增收粮食一百七十五万斤,完成了木材和毛竹采伐任务,营造新林二万多亩;今年间种作物又有增加
本报福州25日电 福建浦城县九牧公社利用林间隙地,种植杂粮作物,去年增收的杂粮折合主粮一百七十五万多斤,占全社去年稻谷总产量的12%。今年全社利用林间隙地种植的杂粮和经济作物比去年增加七千多亩,共达三万二千多亩。现在有的杂粮已经收获,预计收获量超过去年。
九牧公社地处闽北山区,全社有田五万四千多亩,平均每人有田两亩多。这个公社的山地也很多,共有十万多亩,其中林地面积占六万多亩。这里的农民,过去以林产收入为主,不大重视粮田生产,许多稻田一年只种一季,而且耕作比较粗放,全年亩产只有两百斤左右。解放后,农业生产虽有显著发展,但在1956年以前,粮食还不能自给,每年都要依靠国家供应大量口粮。公社化后,进一步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生产的方针。在粮食生产上,一手抓原有粮田的精耕细作,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手抓林地间种杂粮,扩大种植面积。1958、1959连续两年丰收,每年都有四五百万斤余粮卖给国家。1960年农业生产遭受灾害,但由于林地间种面积已经扩大到两万五千多亩,共收玉米、粟类等杂粮二百多万斤(折主粮一百七十五万斤,占去年全社稻谷总产量的12%)。这样全社粮食总产量仍然达到了1959年的丰收水平。1960年不仅粮食收成好,还利用杂粮、瓜菜作饲料,饲养了七百一十头猪、两万五千多只家禽,畜牧业生产有了发展。在林业生产上,完成了四千立方米的木材生产任务和二十多万根毛竹的砍伐任务,还继续营造新林两万六千多亩。
九牧公社贯彻以粮为纲、农林并举,大搞林地间种杂粮,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劳力不足。九牧公社田多人少,全社七千多个劳动力,平均每人负担耕地七亩多,原先就已劳力不足,现在加上林地间种任务,劳力更加紧张,但在公社的领导下,依靠群众,采取下面两个办法,基本上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第一,改变冬季休闲习惯,把春季大忙的一部分农活,提前到冬季做好,例如把70%稻田的翻土工作提前在冬季完成,剩下30%的稻田留在春季翻土;林地间种杂粮的劈草等工作,也在冬季先搞30%—50%;木材生产也赶在冬季突击伐木,到春季溪水涨了,再陆续放运。这样,就大大缓和了春耕大忙期间的劳力紧张程度,便于安排劳力,种田又耕山。第二,在林地间种杂粮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采取专业队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农忙务农,农闲务林。据统计,全社各大队共计组织了二十个耕山队,由少数有耕山经验的社员专职负责林地间种规划,培育林木和杂粮的种苗,抚育幼林和防止鼠兽侵害林地杂粮。其余季节性的劈草炼山、抢种抢收等农活,则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社员临时上山突击。这样安排以后,做到了田地的农作物有专人管理,林地间种的作物也有专人管理。
九牧公社在实行林地间种杂粮时,还采取了因山种植,以短养长的办法,根据各片林地的土壤条件和林木特性、树龄长短、疏密程度,合理间种各种不同的杂粮。例如在刚营造的油桐、油茶林的山地上,前三年油桐、油茶苗木较小,林间隙地较大,阳光较足,就间种番薯,套种粟子等作物;在油桐、油茶生长已有四五年的林地上,因为树苗已有四五尺高,林间隙地小了,阳光也少了,就间种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套种山豆等杂粮作物。这样,做到前三年的林地大收杂粮,后三年的林地大收油桐、油茶和小杂粮。与此同时,各队每年砍伐一批木材,便营造一批林木,做到新山未老,老山更新;这片林地不宜间种杂粮了,那片林地又可间种杂粮,年年川流不息轮换间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