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读《永不磨灭的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6
第8版()
专栏:

读《永不磨灭的印象》
许广平
今天我读到《永不磨灭的印象》(见19日本报第八版),使我又明白了一件事:
鲁迅到劳动大学讲课,确是被易培基两次三番亲自到寓恳请的。当时鲁迅初到上海,原想专事写作生活,教书的事,就不想了。不料易培基再三邀请,以“劳动”为招牌,而易与鲁迅,又经过在北京反抗黑暗统治,恢复女师大学校的一段生活,这时易还没有暴露出他的劣迹给鲁迅看到,又不知他请鲁迅去是有阴谋的,就上了敌人“可欺以其方”的大当,答应每周去讲学一次了。
从虹口区到劳动大学相距较远,鲁迅怕搭车时间掌握不好,教书会有失误,令学生久候不妥,这和他的守时习惯不符合的,于是要求每周学校从江湾派车到景云里寓里来接。易培基生怕此事发生变化,赶着说:“那好办,到时派我的车子来接好了”,就这样算是说妥了。
鲁迅到劳动大学讲课,每次我都跟着去听讲的,目的是得便领教一些。记得曾经去过两次:头一次是用易培基的专车来接的;第二次也来了,但稍为迟了些,令鲁迅好焦急地等待了一番;到第三周,车子干脆不来了,易培基也一直没向鲁迅查问一下为什么不来,鲁迅从此也再没有到劳动大学去教书。当易培基逮捕学生时,把用完的“招牌”就这样无理地撕去,在他是无足奇怪的。这不明不白,没头没尾的事件,却还是鲁迅第一次遇到。每一提起江湾有个劳动大学,鲁迅就想起这件不愉快的经过来了。
杜力夫同志这篇文章,揭发了劳动大学在易培基手里的黑暗残害,也告诉了今天我们的青年不要忘却在反动统治下的学校生活是无时无地不处在荆棘丛中般的,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不屈不挠的张楚鹃和无数的像杜力夫同志一样的人们,亲自看到了新中国!看到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伟大事业,有他们这一批人去创造,去担当,去努力,去建树,去开花,去结果,该是多么幸福而愉快!他们显示出来的力量永远教育着人们!
10月19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