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闲啦呱”是联系群众的好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7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闲啦呱”是联系群众的好方法
中共沭阳县委通讯组 李阳本报记者 姜韦才 周惜晨
有意思的“闲啦呱”
前些时候,我们在沭阳县太平公社刘场大队采访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夏种大忙的时候,葛老庄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一边在田间栽甘薯,一边“闲啦呱”。有个绰号叫“小能干”的青年妇女沈宏兰,以喜悦的声调,向跟他们一道栽秧的大队支部书记黄以权说:“黄书记,听说咱大队小司庄上有个婆妈一胎生了三个娃子,是真的吗?”“对呀,一落地就过了磅,一共二十多斤。”黄以权高兴地回答。生产队女队长郑永镜跟沈宏兰开起玩笑来:“小能干,看你这个细个儿,怎么也盛不下三个娃子,……”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时,在一旁栽甘薯的社员杨维英说:“人家婆妈一胎生三子,要是我们这甘薯地,每一塘都能长上三个大甘薯,那就好了。”“只要加点工,也能成呀,”一个干部说。“我们这薯地沟子小了,垅子也塌塌的,就是长起大甘薯来,也盛不下啊!”杨维英这么一说,倒提醒了大家一个问题: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雨,甘薯垅子被雨水冲塌了一些,要不加工搞一搞,将来会影响甘薯的生长。社员黄青林抢着献了一计:我们把甘薯一栽完,最好再用犁穿一穿沟子,把垅子培高一点,薯藤就不会长“露头青”。这么一扯,大家就热烈地谈论起超产措施来了。有的说,不但要犁沟子,还要多锄草;有的说,要打破历年甘薯不施肥的老习惯,今年至少要施上一遍肥……。大队干部在“闲啦呱”中听了社员这些意见,觉得很有道理,便把它归纳成甘薯增产措施,向生产队提出,各队都很欢迎,普遍加工培好了薯垅,又普遍施了一次肥料。
刘场大队的干部在向我们谈起这场有趣的“闲啦呱”的时候说,他们在田间和群众一起劳动,在上工收工的路上,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到社员家里串门子的时候,都习惯这样随时随地的和群众“闲啦呱”,他们说:这是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意见的一种好方法。
“闲啦呱”话不挡口
谈到“闲啦呱”这种联系群众的形式,大队党支部书记黄以权体会很深地说:有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召开调查会,专门调查研究,但是,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如果都依靠调查会来了解,来研究解决的办法,那就开不胜开了。同时,有些社员,还不习惯在会议上讲话,莫如这种“闲啦呱”,无拘无束,你一言,我一语,有啥说啥,话不挡口,社员们常常把“小肚子底下的话都翻了出来”。干部们也常常从“闲啦呱”中了解到从会议上了解不到的重要问题和群众意见。
黄以权告诉我们:有一回,大队党支部委员刘洪成到葛老庄生产队社员叶兆员家串门子,他们从家常到生产闲啦起来。叶兆员带着羡慕的口吻说:“老刘,我们庄上黄兆佩两口子的生活过得挺不错呢,自留地摆弄得像个小花园,两只肥猪养得滚溜圆。”刘洪成搭上话说:“他家干起集体活来也挺有劲吧?”“就是这上头欠缺,顾了‘私活’,放松了‘公活’,月月完不成出工计划,交售给队里的肥料也比别人家少。”叶兆员不在意地说。刘洪成听了细细一想,觉得这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集体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关系的重要问题,马上向支部作了反映。有几个大队干部也发现了有的社员顾私活多,顾集体活少的现象。支部委员会认真分析了当前群众的思想情况,经过讨论,就在全大队展开了一次正确处理集体生产和家庭副业生产的关系的思想教育,通过回忆对比等形式,普遍提高了社员“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培养了社员关心集体,积极搞好集体生产的热情。在这同时,大队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社员家庭副业生产的领导,帮助社员安排时间,搞好家庭副业生产。
同劳动是“闲啦呱”的好机会
刘场大队的干部同群众“闲啦呱”,主要是在和群众一起劳动中进行的。队干部们说,坚持和群众一起劳动,是进一步加强和群众日常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同群众“闲啦呱”得好的一个先决条件。
1959年以来,这个大队的干部就实行了定队生产,定队工作。他们一直和群众一起参加田间劳动,每年做的工分,都达到和超过当地同等劳动力的定额标准,普遍超过了上级对于大队干部参加劳动时间的要求。他们由于参加劳动的时间多,和群众“闲啦呱”的机会也就更多,和群众的思想感情也更加融洽了。因此,社员们也都愿意和干部说知心话,主动向干部反映生产和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干部出主意,更加从实际出发指挥生产,正确地贯彻党的政策。像今年制订春播作物规划时,有的生产队长说玉米高产稳收,主张尽可能扩种玉米。大队的几个干部在和社员一起劳动闲啦呱时,有些社员说,这几年高粱种少了,搭牛棚、搭猪圈、搭车房,高粱秆子紧紧巴巴不够用;有些女社员说,要找些高粱穗秆扎扫帚、扎锅巴、围围菜园子都困难。有些老农主张把那些不适宜种玉米的零星洼地扩种高粱,既保收,又满足群众日常用草的需要。大队经过研究,认为群众提的这些意见很合理,及时向各生产队提出了适当扩种高粱的建议。这样,全大队就利用零星洼地扩种了一百多亩高粱,玉米的面积仍保持了去年的数字,社员们很满意。
采纳社员意见培养“啦呱”兴趣
这个大队的干部们还体会到,要同群众“闲啦呱”啦得好,还必须随时采纳社员的正确意见,改进工作,群众才有啦呱的兴趣。这个大队的干部,就是这样做的。像今年夏季抗旱时,大队为了使禾苗及时得到灌溉,决定利用排水沟把水引到玉米地里。大队的几个干部和社员们“闲啦呱”时,老农刘正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夏至水门开”,万一下大雨,排水沟就不能排涝了。他建议挖两条小引水沟,把排灌分开,既抗旱,又防涝。大队干部一研究,接受了刘正贵的建议,改变了原来的决定。果然,没几天就哗啦哗啦下起大雨,田里积满了水,排水沟畅通无阻地发挥了排涝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