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织女采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7
第3版()
专栏:辽宁通讯

织女采麻
本报记者 金源清
秋风凉,草木黄,采集野生纤维的黄金季节到来了。辽宁省辽阳麻袋厂派出大批有经验的干部和纺织女工,分赴盛产野生植物的草原、森林,指导群众采集织麻袋用的纤维原料。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一百几十万公斤原料装进了仓库,空场上还堆起几大垛。全厂今年第四季度的用料已绰绰有余,明年的用料也开始进厂了。
到了北方的“天府之国”
9月里,纺织女工马莉和田芬林来到了内蒙古草原。在这儿,蒲草、马兰草、羊胡子草触目皆是,真是一个野生纤维原料的“天府之国”。
这里的人们采集野草的热情很高,但是不完全知道工业需要哪些品种,很希望工厂派人来指导。昭乌达盟土产站干部高立忠看见两位纺织女工来了,高兴得马上捧出一把样品,请她们挑选,并且微笑着问道:“过去听说过我们这里的羊胡子草吗?”马莉一听,非常高兴,因为厂里曾经试用的四十二种野生纤维中,羊胡子草是最好的品种之一,可惜以前没有找到它的产地。她掐起一缕羊胡子草,又挑出一根经过加工的羊胡子草麻,惊喜地说:“这里不仅有羊胡子草,还有加工厂啦!”
高立忠看她们两人这样珍视草原特产,就一五一十地介绍起来。原来这里大量生长羊胡子草,每年可产上千万公斤,现在人们除了把它脱去胶质用来打绳索以外,还没有充分利用,现存的熟麻就有二万八千公斤,可以供给麻袋厂作原料。两个姑娘听了,试了试纤维拉力,相当结实,比蒲草还要强;撕成条看看,那纤维一条一条分得清楚;再看长度,在一尺以上,一般纤维长七寸就能用了。她俩十分欢喜地说:“我们织麻袋,用一二等麻纺经纱,三四等麻纺纬纱,像羊胡子草是可以纺经纱的。”于是,她们代表工厂和这个土产站挂上钩,收下了土产站现存的羊胡子草麻,并且议定一俟新加工的草麻上市,就大量采购运往辽阳麻袋厂。
在伊春林区
麻袋厂女工宋秀芝和马莉,第一次来到伊春林区烙马河储木场的时候,看见满山的大树伐倒后,树皮没有人利用,就进深山寻找,发现了可作纺织原料的椴树皮。储木场场长听说她们要椴树皮加工成麻袋,有心帮忙,因为人力少,帮不上。后来,这两位姑娘碰到储木场工人,了解到有些住在林区的工人家属可以帮助,就去向场长建议组织工人家属剥树皮,发给合理的报酬。事情就这样办妥了。
宋秀芝和马莉打听到双子河储木场还有一批椴树皮,又连夜乘车赶去。途中遇着大雨,她们两人虽然都只穿着薄薄的短衫,但是她们为了找到原料,什么困难也不在乎,下了车就冒着雨赶路。双子河储木场场长为她们这种工作热情所感动,立即决定把水泡子里的三万斤椴树皮支援她们厂。两个姑娘还没脱下衣服拧一拧雨水,就跟着向导爬过好多滑溜溜的木楞子去看树皮。一看树皮的纤维很好,就住在木场,组织人力,找来牛车,往车站拉运,半个月后,运回了四节车皮的原料。
厂里的职工说,这些纺织姑娘真是善于搭“金桥”,经过她们勤调查、勤宣传,就把一座一座“金桥”从工厂搭到原料产地上。现在向辽阳麻袋厂源源供应纤维原料椴树皮的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就是这样建立关系的。
做技术顾问
辽阳麻袋厂派出的纺织姑娘们还帮助群众提高加工技术。哲里木盟喀左后旗加工厂加工的蒲草麻,质量一般都好,但是有一次,马莉和宋秀芝发现有一部分蒲草麻的胶质没有脱净,这样的麻一送上疏麻机,就会损失30%左右。到加工厂了解,发现原来是蒲草下锅时,碱和蒲草拌得不均匀,上面也盖得不严,煮完又没有洗净。她们帮助加工厂工人改进操作后,蒲草麻质量就符合要求了。
马兰草是喀左中旗的特产。有一个时期,加工厂加工的马兰草麻不合标准,一扯就碎,怎么也找不到原因。辽阳麻袋厂女工李芳洁到加工厂一看,发现马兰草在锅里煮的时候放得很杂乱,煮的时间也短;于是帮助改进,将马兰草扎成小把,有条不紊地摆在锅里,蒸煮时间由十小时延长到十四小时,使脱胶效果提高了,质量大有改进。最近几个月,喀左中旗已为辽阳麻袋厂加工出十几万斤马兰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