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兴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7
第8版()
专栏:与青年友人书

兴趣
白夜
做什么工作都要有兴趣,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到处可以听到人们议论,“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他对那个很感兴趣”。可见,兴趣多么浓厚地表现在人们生活中呵!学习也是这个样儿,要有兴趣。
人们对于学习,一般说是感兴趣的。比如宋朝的学者朱熹,就写了《四时读书乐》的诗,赞叹了春天是“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读书之乐乐无穷,援琴一奏来熏风”。秋天是“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是“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里当然表现出士大夫的有闲阶级趣味的历史色采,然而,如果不是获得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满足的人,也绝不会写出这样的高兴诗句来。不是有这样的打油诗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严霜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这正是那种没有求知欲的人的逼真的写照。
兴趣是人对一定对象的特别注意力。真正有效果的兴趣,它会使人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鼓舞人们去积极追求理想的满足。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一切创造者的学习兴趣都是浓厚的。除了有个人的特殊的兴趣,还有十分广阔的兴趣。马克思在回答他的女儿劳拉和燕妮提出的二十个问题中,有一个是,“你喜欢的工作?”他答道,“咀嚼书籍。”还有一个是,“你心爱的箴言?”他答道,“无论人类的什么,没有于我是不相干的。”人们应当对自然和人间有着那么多兴趣,生活才对他展开色采缤纷的场面,鼓舞他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如果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或者兴趣贫乏,生活就会笼罩在灰色的浓雾中,不可能成为创造者。
中心的兴趣和广阔的兴趣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主导方面应该是中心的兴趣。人的学习兴趣,不能“朝三暮四”,当然,人的兴趣是会随着生活的推移而变化的,中心兴趣也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确立的。可是,兴趣的发展与转移并不排斥兴趣的固定性。
学习要有兴趣,没有兴趣就学不进去。可是,兴趣又往往是从学习中来,学习得愈深愈有兴趣,学习得不深就很少兴趣或没有兴趣。正好比人吃苹果一般,光看到表面,不懂得里面真滋味,咬破了皮,才会懂得里面真滋味。这样看来,有没有兴趣并不是绝对的。它是可以在实践中来培养和改变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写道:“灵感是一位女客,她不喜欢拜访懒惰的人。她降临到招呼她的人面前。”如果把“灵感”的字样换成了“兴趣”,也会是合适的吧!
人们的世界观影响着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而兴趣又反过来作用于世界观。在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支配下,学习兴趣只是从属于个人利益的东西。这是应该抛弃的东西。而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支配下,学习兴趣是服务于集体利益的东西。这种兴趣正如旭日东升,如川方至。这并不是说没有个人兴趣了。辩证唯物主义者是重视个人兴趣的,问题在于把它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如果谁一旦发觉个人的兴趣有了不符集体利益的地方,就能毅然决然丢掉这种个人兴趣,而不感到难过和惆怅;却能在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去发展新的个人兴趣,而感到快乐和高兴,这不是很好的吗?这不正是我们时代的人的特征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