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集中力量办好农业 集体个人同时兼顾 永丰县粮油增产猪只多 从1958年起,粮食、油脂、猪只连年超额完成交售任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8
第2版()
专栏:

集中力量办好农业 集体个人同时兼顾
永丰县粮油增产猪只多
从1958年起,粮食、油脂、猪只连年超额完成交售任务
本报南昌27日电 记者金凤、畸行报道:江西永丰县196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57年增长16.7%;今年的早稻产量较去年又有增长,晚稻生长良好。油料、猪和其他各方面生产也有发展。到今年9月为止,全县猪只存栏数有七万七千六百头,较去年同期增长5.2%,较1957年增加了54.5%。随着粮食生产和家庭副业的逐年增长,上市的物品日益增多。恩江、藤田、龙岗等大、中、小不同的集镇,有许多仔猪、蛋品、蔬菜和手工业产品上市。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这个县的人民对国家作出了较大贡献。1960年全县提供的商品粮食较1957年增加两倍;从1958年起,粮食、油脂和猪只外调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今年早稻和中稻登场后,广大社员又踊跃预送公粮、出售余粮。
执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
这个县是个偏僻山区,粮食产量历来较低。解放以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仍然是各方面的共同要求。中共永丰县委在实践中坚决贯彻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县委的领导中心始终放在农村,县委第一书记和绝大部分县委委员,也都集中精力抓农业、特别是抓粮食生产。几年来这个县一直保持90%以上劳力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生产队在劳力安排上,又以绝大部分劳力用于粮食生产。如江口、坑田、故县等粮食主要产区的公社,60%以上劳力都是用于粮食生产;龙岗、沙溪等田少山多的油茶产区,用于粮食的劳力较以往也有所增加。这个县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生产的工作也做得较好,它们除了通过业务支援农业生产外,还抽调劳力支援农业生产。1959年以后,县属各行各业下放支援农业生产的有五百多人,占从业人员的41%。
结合当地情况贯彻党的政策
永丰县委在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时,紧密地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县委从山区分散的特点和便利群众、有利生产的观点出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规模的划分都比较适当,公社基本上相当于原来的小乡,大队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而且社、队的规模一直没有变动过。生产关系稳定,社员在改良土壤、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始终很高。1958年以来,全县共兴修了中、小型水库四十多座(其中有六座万亩以上工程),扩大和改善了灌溉面积十八万多亩。在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方面,县委也考虑得比较全面,能兼顾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从高级合作化至公社化以来,这个县的社员一直有一部分自留地,在自留地上种的蔬菜、油料和杂粮,既丰富了群众生活,促进了家畜家禽的发展,又增加了社会财富。这个县又全面贯彻了养猪方针,集体和个人养的猪逐年增加,为粮食生产提供的肥料也逐年增多。我们在永丰几个不同类型的公社看到,几乎社员家家户户都喂一两头猪和十几、二十只鸡鸭。不少社员还给生产队包养耕牛和包管鱼塘,家庭副业和集体生产都搞得十分兴旺。
抓关键性措施保证粮食增产
改变了水利条件以后,县委就狠抓改种双季稻、扩大复种面积。1957年,全县复种指数为23.5%,双季稻仅有三万九千亩。1960年复种指数提高到64%,双季稻增加到十四万亩。石马、藤田、佐龙,陶塘等几个水利条件改善较快、双季稻扩大较多的公社,1960年比1957年粮食增产幅度都在30%—60%左右。
怎样培养地力、扩大肥源是复种面积逐年扩大后如何保持连年增产的新问题。永丰县委十分重视解决增产中的一个个关键问题。他们除了适当注意水旱轮种培养地力外,着重抓住了因地制宜地扩大肥源。比如养猪积肥、收购社员家肥、大搞自然肥等,其中成绩最显著的还算扩种绿肥。这个县以往只有藤田地方少数生产队有种植绿肥习惯,全县绿肥面积不过几千亩。公社化以来已逐步扩大到二十万亩左右,占早稻面积的56%。记者在绿肥种得较多的藤田公社田心大队调查,亲眼看到这里的一千六百亩双季晚稻稻苗茁壮。支部书记吴洪山说,这些田都是去冬种过绿肥的,其中四百多亩田的绿肥还割出一半下到山坑缺肥的田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