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四战之地,四战之军 刘伯承将军谈第二野战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0-03
第6版()
专栏:

  四战之地,四战之军
 刘伯承将军谈第二野战军
“在全国解放战争各野战军协同互助获得胜利之中第二野战军不过是战略单位之一而已,因为二野先后的作战基地—晋冀鲁豫区中原区,华东区这些地区都处于四战之地,二野也就成为四战之军。在日本投降后毛主席正到重庆主持和谈时国民党军队就进攻上党,迫使我们打了解放战争中的第一仗。”刘伯承将军以他特有的机智,这样警辟地道出了二野的特色。
熟练地用手指在地图上指划着,他笑说着二野在三年前的晋冀鲁豫解放区是贯通了同蒲、平汉和津浦共两条半铁路因而成为华东、东北、晋察冀、西北等解放区的中央大门,正象足球场上的球门一样,国民党向解放区进攻的第一球,就飞直向晋冀鲁豫地区踢过来了,这就是一九四五年秋天阎锡山乘日本投降进占了我上党各县。刘伯承坚毅地说:“那时朱总司令指挥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坚决还击全部歼灭之’的自卫原则”。他带着深深的感动谈着当时晋冀鲁豫的军民是怎样坚决地起来保卫自己抗战胜利的果实:几万的游击武装还穿着五颜六色的便服就集合起来开上前线去了,成千上万的民兵排成整齐的行列参加了战勤工作,连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小学生也和着大人一起修路送粮,救护伤兵。而我们的指战员又显得何等英勇,那时的军火十分缺乏,他回忆着十分沉重地说:“我亲自检查过一个团,战士们所携带的子弹有的只有两颗三颗,但他们都很坚决乐观地向我说:‘刺刀和手榴弹都是极有效的武器’。在上党决战中的磨盘山老爷岭,我亲眼看到我们的战士就凭刺刀手榴弹,打退了敌人,最后还就此扩张战果,歼灭了胡三余的援军,也歼灭了史泽波的守军,把上党战役打胜了。这一来子弹也有了,大炮也有了,就积下了下一次在邯郸歼灭马法五全军七万人的本钱”。
接着就是国民党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援之下,借和谈布置了全面进攻的兵力,积储了大量的军火,一九四六年七月,在东北、西北、苏北、山东和大别山,到处的枪声都打响起来。刘伯承将军谈到四战之军的冀鲁豫野战军,就以一部分兵力调到东北的热河,西北的绥远协同友军作战,另一部分沿同蒲路作战,他自己则带了主力在陇海路和平汉路的矩形地带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到一九四七年二月,我们各个战场上的野战军执行了毛主席的“抛开城市,集结兵力,大踏步的进退,集中兵力各个歼灭进犯者”的战法使得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落得处处失败,法西斯者所谓总体战也宣告破产,于是蒋介石不得不改变战法,集结重兵向山东、陕北东西两战场实行重点的钳形攻势,妄想会师于山海关张家口地区,一举扑灭关内的解放军。为了要使他的所谓钳形攻势的中间地区不被我军突破起见,又引了黄河归还故道,使它横梗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地带以当作“四十万大军”的守备。“那时,全国的目光都注视着解放军的战局,暗暗为人民解放军担心”,刘伯承将军说着大笑起来:“结果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战略指示,先肃清了我们内线战场可以机动的敌人,于一九四七年七月一日突破了敌人所谓四十万大军的黄河的守备,接着在鲁西南歼灭了敌人九个半旅,打断了敌人钳形攻势中间的铰,直向纵深突击,实行了千里的战略跃进,进入大别山,达到了长江边上,在牯岭休养的蒋介石也听到了我们武穴江边的炮声。这样直踏蒋介石卧榻之侧,可真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了。”说着刘伯承将军更高兴地大笑起来。“从此就粉碎了蒋介石的所谓重点进攻,也从此我们南线的陈粟、陈谢、刘邓三路野战军就在中原逐鹿的战场摆成了面向南写着的品字阵势,而与蒋介石在中原的战略的重点防御相周旋了。”刘伯承将军说到这里吁了一口气,很快地他接着又说:“整个战争虽然扭转到有利的形势,但中原战局从此特别紧张起来了。当我们在长江北岸的大别山、江汉、桐柏山好不容易地写上品字的第一个口字时,好在所带的军队是从大别山和洪湖的大革命时的第四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两个红军根据地出来的子弟兵现在是回到老家来了,而且陈毅粟裕两将军所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又在后面紧接写成品字另外两个口字,从此完成品字阵势的布局获得协同互助终于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防御。”
人们都知道二野由战略反攻转到外线去恢复与坚持在大别山的情况是很艰苦的。记者请求刘伯承将军谈一谈进入大别山的情况。他安详扼要地只当是一件平常事似地说着:当他们的军队突过陇海线,连渡黄河、黄泛区、沙河、洪河、汝河、淮河向大别山进军时,虽然在正前面及两侧平汉、津浦两路有敌人排队迎接的九个半旅,背后送行的则有十九个半旅一共二十九个旅来追击与拦阻,但是他们还是在大别山歼灭了敌人鲁道源、李振清、方先觉等部三万余人,展开了恢复与坚持大别山根据地的工作。当蒋介石在大别山增兵到了三十三个旅进行所谓重点扫荡的时候,他们则再展开扩大到了江汉、桐柏两区再建立了根据地,尔后并抽出野战军以与陈粟与陈谢两军互为犄角,协同作战,终于在淮海战役完全消灭了敌人在长江以北重点防御的兵力。刘伯承将军又谈到国民党在美国顾问团的教练下进行了所谓“三网(谍报、碉寨、公路)政策”企图来控制大别山,从保长起到县长构成了层层网状的谍报组织,三里五里大村小村都建立了碉堡,到处是公路贯通,敌人一得到由电话和无线电台传递的我军消息时,立刻可以调集重兵向一点实行合击。但这些终于在我们的军队结合了人民的力量之下惨败了。我们派在大别山江汉桐柏山的军区部队以团为单位活动,一部分战斗队变为工作队分遣于各县各村发动群众。作过老苏区的大别山的老百姓是顽强不屈的,他们从大革命起到现在遭受过国民党历次的大屠杀和大抓壮丁,许多村子荒着没有人住,许多人全家被杀灭只逃出了个单身,但在这样残酷的压制之下他们有许多人还在墙缝里藏着老苏维埃时代的红军票子和歌子。这次红军回来了,他们拼着生死掩藏我们疏散在他们村里的病号、伤兵和干部,不顾间谍搜索的危险给我们送信联络,他们说:“只要你们坚持大别山,我们一定与你们一起斗争。”刘伯承将军怀着深沉的感情说:“这就是表现了人民战争的本质。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也就是说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们来反对百分之十以下的人们的斗争,也就是说我们的军队结合人民以广大的面来包围蒋介石孤立的点所作的斗争。这也就是二野在大别山战斗胜利以及全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关键”。
刘伯承将军接着说到突破长江防线进军江南。他说:“淮海平津南北两会战是战略的大决战,蒋介石的主力从此已被歼灭。尔后他的所谓千里天险的长江防线长蛇阵实际上就成为横摆着的一条无法动弹的死蛇阵了。我们二野与三野在华东并肩作战完成了预定的京沪杭战役,而二野则由九江贵池之线突过长江,夺取徽州、金华、衢州、上饶、九江和红军诞生地的南昌,深入到江西的峡江、广昌、福建的建瓯、南平、沙县、浙江的义乌而与大革命时第一方面军的老红军根据地的赣东北、闽赣、闽浙赣的久经残酷斗争的人民见面。我们又重听到我们老红军根据地的人民是如何的与蒋介石法西斯统治英勇斗争的事迹,重新尝到了胜利会师的欢喜,正如我们在大别山洪湖的根据地一样,我们禁不住感慨至于流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