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傣家人新生的颂歌——云南民族学院师生谈影片《摩雅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0-28
第8版()
专栏:

傣家人新生的颂歌
——云南民族学院师生谈影片《摩雅傣》
刁文王 (傣族):《摩雅傣》这部影片,通过“琵琶鬼”这件事,侧面反映了傣族人民的苦难,不但题材新颖,而且很有典型意义。教育作用也是深厚的。我在头人家挨受了好几年地狱般的生活,亲眼看见过几个被头人陷害为“琵琶鬼”的善良妇女,被赶到森林里去喂野兽。由于深受迷信思想的毒害,解放前,我很恨“琵琶鬼”,认定她是“煞星”;也很怕“琵琶鬼”,耽心自己的心肝被她吃掉。解放后,我的政治觉悟和阶级觉悟提高了,完全看透了头人用封建迷信来吓唬人民的实质。正如影片中曹区委说的:为什么只有穷人中有“琵琶鬼”,而头人、土司中却没有一个“琵琶鬼”?问题就在这里,所谓“琵琶鬼”,是那些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迫害、搜刮人民而捏造出来的。影片通过米汗的悲惨遭遇,形象地印证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影片对党的民族政策体现得颇有深度,例如对召竜帕沙和老叭这两个头人,真可说得是仁至义尽;影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头有尾,是一部适合广大群众欣赏习惯的较好的电影。
影片的成就是主要的,但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依莱汗在大青树下定情那一场戏,就是汉族姑娘式的。“琵琶鬼”的尴尬处境也表现得不够,按照实际情况,“琵琶鬼”是抬不起头来的,人们看不起她,也很害怕她。可惜影片没有从视觉形象上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削弱了对坏头人诬害善良妇女为“琵琶鬼”的弥天罪恶的揭露。
刀昌荣(傣族):《摩雅傣》这部电影,映现出挺拔的椰子林,秀丽的竹楼,金色的缅寺塔,美丽的澜沧江,古老的森林,这是瑰丽的西双版纳的真实纪录;从人民的生活习惯来说,迷信鬼神的愚昧思想、傣家人的劳动生产情况,也逼真地表现了出来,使人确信:这是道道地地的西双版纳傣家人的生活。
影片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岩温去串依莱汗时吹的笛子音调不是傣族小伙子式的,这样的调子,怎能扣动傣族姑娘的心弦?其次,依莱汗穿着有些像景颇人,有些像僾尼人,又有些像傣家人,所以服装有些混乱。
李崇良(白族):看了电影,许多同学都说,丁医生和依莱汗医好病人这一事实,是头人企图利用鬼神来达到他们压榨人民的罪恶目的的彻底破产。这组镜头是有鬼论和无鬼论的尖锐斗争。影片帮助我们树立了唯物主义思想,是一堂深刻的、符合边疆实际的政治教育课。但影片中青年群众的形象是软弱无力的。就以影片颇为着力表现的黑小伙子岩温来说,也只是一个过场式的人物,不能起到烘托依莱汗的作用,或多或少地削弱了以依莱汗为代表的这一场反封建势力斗争的感人力量。对坏头人老叭的罪恶揭露得不够深刻,影片制作者赋予了他反面人物的外形特征,但通过艺术形象刻划反面人物的性格却有些一般化。
罕华美(傣族):影片所穿插的僾尼族扎娜生双胞胎,头人诬为“鬼胎”,把孩子杀死,把房子烧了,把扎娜赶到森林中去,是符合当时当地生活的真实的。这一穿插,在更大程度上将云南省少数民族、尤其是千百万受封建迷信迫害最深的妇女要求翻身解放的愿望,作了有力的表现。
但是看了影片后,总感到不满足。主要在于老曹这个人物的刻划,是温和有余,魄力不足。影片也没有把老曹置身于矛盾的尖端,一些重大的事件,举例说坏头人老叭赶走波依汗父女俩,老曹就不在场,这样就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也无法对老叭的活动作深刻的揭露。还有,波依汗自己烧房子是不合逻辑的,按照生活的真实,是由头人烧(或者是头人嗾使狗腿烧),烧后,鸣枪赶走“琵琶鬼”(即打鬼),可惜影片没有作这样的表现。
不管怎样,影片的优点还是主要的。这部真实地反映傣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影片,是一曲歌唱傣家人民新生的颂歌,不仅使广大群众看到了我们少数民族人民的昨天和今天,也能展望到灿烂的明天。
(谭逸斌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