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脑与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01
第5版()
专栏:

脑与意识
刘世熠[yì]
大脑与意识一直被认为是宇宙的奥秘之一。大概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代那样地对大脑与意识问题发生如此广泛的兴趣。从历史观点来探讨,我国古代对意识的解释常常忽视大脑,我们很少知道古代哲学家或医生关心意识的定位问题,他们习惯将人看成宇宙的一种模拟,常用阴阳与五行来解释一切。传统的看法似乎偏重意识与心脏有关。荀子曾谓“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天论篇》)“心卧则梦”(《解蔽篇》)。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滕文公上》),也将脑力劳动看成一种“劳心”。南北朝范缜在驳斥“虚体无本”的唯心主义谬论时,也把心脏(“心器”)看成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此外,西藏喇嘛教徒也将心脏看成是记忆与情绪的场所。纪元前古希腊时代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对大脑与意识的理解不一。柏拉图在《宇宙学》著作中认为感觉、推理与随意运动是半球形头盖骨髓中的机能,并认为这种半球形是对宇宙的一种模拟。亚理斯多德认为精神能力位于心脏,而脑不过是人体的一个“冷却”装置。十三世纪巴索买说脑的灰白色,表示脑少血而多空气与髓质,并认为脑髓质的冷与湿是为了中和心脏的热。十五世纪时有人将人脑的分层比作洋葱头(文西),也有人将心脏比作太阳,将脑比作月亮(巴拉西萨司)。就欧洲言,古代长时期内许多人认为,前、中、后三个脑室是精神活动的存储所。他们将脑的三室叫作“精神的圣堂”,并认为前部脑室管理知觉,中部脑室管理思维,后部脑室则管理记忆。综上所述,可见人类对大脑与意识问题虽然很早发生兴趣,但真正科学的了解是十分缺乏的。
假如我们按照巴甫洛夫的意见,将十九世纪中叶作为人类对大脑科学了解的开始,则最近百年间对神经系统的了解,也从来没有像大脑皮质那样的意见分歧。1850年前大概没有一个生理学家认为意识是大脑皮质的机能,当时的生理学教科书(如1853年卡本特:《人类生理学原理》)认为,意识位于延髓。后来巴甫洛夫及许多其他学者,则一直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质的机能。1950年潘菲尔德与拉斯米森断言大脑皮质是意识的器官这一传统看法是错误的。大量人脑皮质临床切除与高级猿猴皮质截除实验研究,表明这种传统的看法是可以怀疑的,比如切除人脑皮质额叶的大部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往往微弱到几乎难以觉察。最近十年中对皮质下“网状结构”的大量研究,又写下了大脑研究中新的一页。现代虽然倾向于发生上最古老的所谓“中央脑干系统”与意识密切相关:但也并不表示与大脑皮质(特别是发生上较古老的旧皮质)完全无关。我们认为,对意识大脑机制的研究,应该适当抛弃对大脑皮质的横的研究的迷恋,而应该将整个大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纵的研究。最近,我们在四岁至一百一十岁的七百三十八个中国人中研究了思维时的脑电机制,证明思维(解算术题)与国际上传统的所谓枕叶?波的抑制基本无关,与一般?波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但思维中与颞[niè]叶及额叶关系仍然比较密切。(《心理学报》1961年3期1至14页)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大脑的反映,因此归根结柢,意识是当前或过去客观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那么客观世界的刺激到底如何通过感官,传达到大脑,而又产生意识呢?传统的看法是外界事物刺激感官所引起的神经脉冲仅按一条所谓“特殊通路”传达至大脑。比如就视觉言,特殊通路从网膜的圆锥或圆柱细胞开始,上达至外侧膝状体,再上达至皮质第四层高尔基二型细胞,这种神经细胞与一个三极或五极放大电子管一样,仅起放大感觉脉冲作用。放大后的感觉脉冲再去触发同层星形或中、小型锥体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去毁极化第五与第六层的大型锥体细胞。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外界事物刺激感官所引起的神经脉冲,往往同时有二条通路传达至大脑:一条是“特殊通路”,一条是“非特殊通路”。后者主要经过皮质下“网状结构”,再上达至全部皮质的上三层。看来特殊通路是一种基本反馈[kuì](变化的效果又回过头来影响变化的本身)控制,非特殊通路是一种适应反馈控制。根据我们对内脏所谓“黑暗感觉”(谢切诺夫语)的探讨,以及许多人对睡眠与催眠的脑电研究看来,我们有理由认为,只有特殊与非特殊通路的协同工作,才能产生意识。这个问题的逐步阐明,对了解人脑控制系统与思维机械化都是十分重要的。
对脑的研究是最引人入胜的,许多奥秘都等待着我们去揭露。比如防止人脑衰老问题便是一例。老年人思维趋向迟缓,记忆衰退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些研究说明,八九十岁左右老人的平均脑重约较壮年人减轻二百余克,而运动神经纤维传速要较壮年人降低约每秒十米。我们研究老年人脑电结果,也发现七十至一百一十岁中国人?波的平均频率要较壮年人减慢每秒一至二次。看来,老年人思维趋向迟缓与记忆衰退,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扩大,水分增加。化学分析结果也证明老年人脑组织的蛋白质减少,与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的氮也减少。但上述状况又很可能主要是脑血流变慢,氧耗量减少,而脑血管阻抗增加的结果。我们相信,对老年人大脑的科学考察,一定可以逐渐揭露人脑衰老的秘密,从而为防止衰老创造科学的可能性。此外,最近“思维遥控传递”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远距离传递至另一个人大脑的问题)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直至最近,有若干实验似乎说明这种传递是可能的。去年苏联列宁格勒的电生理学家、医生、电子学家与自动控制学者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不少学者认为远距离传递思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大脑的一种电磁放射。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电磁波据说可以通过金属。关于这个问题尚需从人民群众中收集更多的科学事实与进行更多严格科学的实验。任何人的大脑都有低频交流电波,这既然已是客观事实,那末,随着电子学等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现人脑有某种发射能力的特殊电磁波(比如类超高频波),看来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