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减少白菜在运输中的损耗——对生产队、汽车场、菜站等单位的一点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04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减少白菜在运输中的损耗
——对生产队、汽车场、菜站等单位的一点建议
李乐兰
大白菜是北京市人民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之一,每年秋冬,有几亿斤大白菜从四郊运到城里来,在一装一运一卸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损耗。如何使这种损耗减少到最低限度?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白菜水气的大小,是影响运输耗损率的一个关键。水气大了,帮叶脆嫩蓬松,经过装车、卸车和中途行车的颠簸[bǒ],就可能造成过多的损耗。反之,损耗就可能小一些。
白菜水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队。以南苑和红星两个公社的一部分生产队为例,他们收菜装车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趁早晨有露水的时候把白菜砍倒,上午九点多钟装车。这些生产队的白菜,水气就较大;而红星公社西红门大队第三生产队则是等八点钟以后露水干了再砍白菜,把水气晾[liàng]晒干,让菜叶稍微绵一些再装车,结果水气就较小。
从宣武、崇文、东城三个区十几个较大菜站的统计也可看出:含水量比较大的白菜,平均损耗率在20%以上;菜上没有水气,并且稍微绵一些的,损耗率平均在10%左右;有的砍倒放在地里晾晒一二天的白菜,由于外边的一层叶子已经绵了(这种菜叶仍可食用),可以起到保护菜心的作用,这种菜平均损耗率不超过5%。
郊区的生产队,是不是可以都像红星人民公社西红门大队第三生产队那样砍白菜呢?菜站同志都希望能这样做。有一部分同志不愿意这样做,主要有两怕:第一、怕生产队嫌份量减轻不愿干;第二、怕大白菜收获的时候正赶上来寒流,需要日夜抢运,顾不得这样“细砍细收”。记者曾经征求南苑公社槐房大队基层干部的意见,他们都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们说:靠“水菜”增加份量是不合理的。菜叶上带点水,结果增加了许多损耗,社员要是知道这些情况,也会很心疼的,种菜的人最知道菜来得不易。砍大白菜的节气气候变化大,应该赶着砍赶着运,可是根据历年来的经验,也不会紧到连晾晒半天一晌[shǎng]的工夫也没有。只要天气比较正常,能晾几个小时就可以少损耗许多。
白菜损耗大小,同装车、卸车工作组织得好坏也有关。一些生产队和菜站,装车和卸车都是“一窝蜂”,只顾赶时间,不管白菜损耗。有的菜站甚至把铁锹[qiāo]和四个齿的铁杈也用来作卸白菜的工具,这自然会增加损耗。而有的生产队和菜站,装菜、卸菜能够做到轻装轻放,损耗就大大减少。如南苑公社有的生产队实行头尾有序、分层码放的装车方法,所费时间并不增加多少,菜的损耗率却小得多。宣武区大栅栏菜站的卸菜人员,在卸菜的时候,人尽量站在车帮上,不上车去踩,拿白菜的时候,地上先铺一层菜作“垫被”,并且尽量抓着尾巴平着往下甩,免得摔伤菜。这个菜站白菜的损耗率比全区其他菜站都低。这些装、卸白菜比较好的生产队和菜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对装、卸车人员进行“爱菜如爱粮”的思想教育,装车和卸车的时候,还有专人领导和管理。
目前装卸白菜工作组织得比较差的生产队和菜站,如果向前跨进一步,每运来一百斤白菜能少损耗三至五斤(实际还不止这个数),一年中全市几亿斤白菜,就会少损耗几百万斤,这对全市人民是一件很大的好事。因此,把这方面的好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减少白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原载《北京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