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北京下乡日用品增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09
第2版()
专栏:

根据农民需要扩大品种提高质量
北京下乡日用品增多
第三季度下乡的工业品中,36种有了增长,灯泡和自行车零件增长26%,棉毯、线手套增长一倍多,胶鞋铁丝等增长两倍左右。
新华社6日讯 北京市各厂职工为农民生产的日用品和秋冬工业用品,越来越多地投入农村市场。据京郊十个县区第三季度统计,五十二种适销农村的主要工业品中,有三十六种的供应量比第二季度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电灯泡、自行车零件等增长26%以上,搪瓷面盆、口杯增长50%,棉毯、线手套、手帕增长一倍多,铁箩底、胶鞋、铁丝增长两倍左右。
各工业主管部门采取优先供应原料材料、充实设备、调整人力等措施,帮助担任下乡工业品生产任务的工厂,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能力。北京市日用化学厂增加了凡士林等主要原料供应量以后,已生产农村冬令用的润面油七十五万八千多瓶。展览路金属结构厂生产的铁饭勺,把手工操作改为机器冲压后,月产量由年初的一千多只提高到10月份的六万多只。通州锁厂增加了冲床、钻床等设备,集中较多的人力生产挂锁,10月份挂锁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倍多。
在全面安排工业生产时,全市有计划地调整了一部分轻工业、手工业企业的生产任务。过去主要为大工厂服务的大华陶瓷厂、宣武黑白铁社等单位,现在也承担一部分农村工业品的生产任务。大华陶瓷厂生产的工业用的陶器已基本可以满足需要,现在正在生产销售农村的各种民用瓷饭碗,到10月底已生产了六百多万件;宣武黑白铁社也生产了很多水桶和火炉;冶金工业局也安排所属工厂生产农民家庭磨粮食用的铜、铁箩底等。
各厂职工在为农村生产工业用品时,根据农民意见,努力扩大品种和提高质量。过去北京不生产或一度中断生产的农村喜用的梳妆镜台、梳头盒、囍字镜子、鱼背木梳、细竹把子、纳鞋底的针钳子、烟袋锅等产品,现在都已陆续投入生产。崇文玻璃厂听到农民说他们生产的二号煤油灯灯座太大,浪费煤油,工人们就立即改换模具,生产出较小的三号煤油灯座。为农民生产球鞋、解放鞋、力士鞋等各种胶鞋的北京橡胶厂工人,积极学习外地的先进操作经验,提高了胶鞋的粘合力,并根据农民的脚型特点,专为他们设计和生产出一批结实耐用、穿着舒适的新胶鞋,各发卡厂为农村妇女生产的各种塑[sù]料、化学、钢丝发卡,已扩大到一百多种花式品种。
(附图片)
太原橡胶厂根据山西农民的意见,新设计了放宽鞋底的深蓝色球鞋,最近已开始成批生产
马椿年摄
(《山西日报》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