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从亏本到盈余——凌家区农具厂降低小农具成本的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11
第2版()
专栏:

从亏本到盈余
——凌家区农具厂降低小农具成本的经过
本报记者 张学愚 阎光银
四川内江县凌家区农具厂的小农具生产成本比全县所有农具厂都低,锄头每斤八角一分,比全县平均成本低11.7%,镰刀每把四角四分,比全县平均成本低7.5%。今年多数农具厂都喊亏本,这个厂却能盈利,1—9月份就为国家上交了积累二千多元。
寻找亏本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厂的生产成本比同类的厂子都低呢?原来这个厂也经过一段亏本的过程,由于它们善于吸取教训,很快地从亏本中摸到了一条盈利的道路。
前几年,这个厂主要生产架车、板车和工农业铸管,这些产品的产值大、利润高,小农具亏了本可以用这些产品的盈利来弥补,因此对小农具的生产成本没有重视。今年初,这个厂转向以生产小农具为主,全厂平均每月就要亏本一千二百多元。一个仅有五十多名职工的小农具厂,怎经得起这样严重的亏损?于是工厂领导上向职工摊了家底,和群众一起来寻找降低成本的道路。
工人们首先对锄头的生产情况作了检查,发现现在生产的锄头普遍不够重量,一把锄头的规格应该是三斤半重,而他们打的锄头只有两斤半重。两斤半和三斤半,仅仅一斤之差,为什么就会影响生产成本呢?原来,锄头出厂是以斤计价的,以同样的工时打造两种重量不同的锄头,摊到每斤锄头的工资费用就有所不同。两斤半重的锄头,要比三斤半重的锄头每斤增加成本七分六厘。发现了这个漏洞后,就立即改进,从此把锄头打到了三斤半,解决了成本中的一个具体问题。
从提高工效入手
这个厂降低小农具成本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工效。过去,这个厂在生产上从下料、打坯、取样直到出成品,全部是手工操作。近年来使用的材料全部由圆钢、方钢、扁钢代替了过去的毛铁,由于材料规格过大,给手工操作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影响了生产效率。今年初,他们自己制造了一台土洋结合的弹簧锤,代替手工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工效。
在生产安排上,他们根据工人技术特长,因人派活。长于打锄头的工人就安排他们打造锄头,长于打镰刀的就安排他们打造镰刀,充分发挥每个工人的技术特长,既提高了工效,又保证了质量。
采取以上措施以后,每盘炉子打造锄头的效率由每天七把逐步提高到十把、十二把、十五把,每把锄头的生产成本就降低了二角八分六厘。
俭字当头
他们的另一个办法是一切开支从俭。无论是生产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的开支,都是精打细算,先算后用。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他们十分注意利用废旧料,今年利用碎钢铁制造了一万多把镰刀。一切工具、设备、物资等也充分利用。从不轻易购置新的,他们说:“俭字当头,黄金白银不外流”。
工厂今年的各种行政管理费用,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5%。三个行政管理人员中,除会计兼搞供销业务的一个干部脱产外,厂长和支部书记都没有完全脱离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