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互相转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12
第5版()
专栏:

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互相转化
冯友兰
毛主席指出,同一性有两种意义。这是大家所共同承认的。可是,一谈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一性,有些人就感觉到困难了。他们觉得这两种“主义”是对抗的,怎么会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而且互相转化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观和形而上学观是相反的;但是它们相反,正是由于它们所要回答的是一个问题,前者是关于物质和思维的问题,后者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问题。它们的回答相反,所以它们斗争。但因所答的是同一的问题,所以它们之间就有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等的同一性。就同一性的第一种意义说,这是比较容易了解的。
可是有很多人对互相联结等具体内容的了解,还感觉有困难。
困难的一个原因在于,在谈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时候,他们总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离开哲学史的具体的哲学体系,而只想到抽象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实,这种抽象的“主义”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哲学史中具体的哲学家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如果从这些具体的体系出发,就很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同一性。
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只有唯心主义中的正确部分,才可以与唯物主义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但是唯心主义中不会有,或不一定有正确部分。只有唯物主义中错误部分,才可以与唯心主义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但是唯物主义中不一定有错误部分。对于“贯通”和“渗透”的这样的了解,也是片面的。
就哲学史中具体的体系说,例如儒家和墨家是互相批评的。墨家对于儒家的批评,构成墨家体系中的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这两家之中,正是“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这一对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和互相依赖。如果说离开儒家,墨家还可以有它的唯物主义体系;离开墨家,儒家还可以有它的唯心主义体系,这当然是可以的。不过,那就不是中国哲学史中的墨家和儒家了,这样地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还是抽象地谈,不是对于具体的体系作具体的分析。抽象地谈永远不能了解二者之间的同一。
如果一方为对方所批评的那一部分思想确是错误的,这些错误思想也就是对方的借以发展它的正确思想的资料。因为有这一批评,正确思想就更明确、深入。这就是说,毒草转化成为肥料。这也可见统一和斗争是分不开的。离开统一而言斗争,那就是抽象的斗争;离开斗争而言统一,那也是抽象的统一。
更难了解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互相转化。有人认为,如果承认有性质的转化,那就很难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恐怕会流为相对主义和诡辩。
为要免除这样的误解,列宁有一段话可以引为说明:
“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和可变动的,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而帝国主义战争也可以转化为民族战争。……只有诡辩家才会根据一种战争可以转化为他种战争的理由,来抹杀帝国主义战争和民族战争之间的差别。辩证法曾不止一次地作过——在希腊哲学史上就有过这种情形——通向诡辩法的桥梁。但是,我们始终是辩证论者,我们同诡辩论作斗争时,所使用的手段不是根本否认任何转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某一事物及其环境和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列宁全集》第22卷,302—303页,重点是原有的)。
一个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体系,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以向着它的对方转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于这种转化举了不少的例证。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是一回事。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着的,正是因为他的哲学体系是倒立着的。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顺过来”,也包含着把他的哲学体系“顺过来”。这就是说,黑格尔的哲学有向唯物主义转化的可能。其所以有这样的可能,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工业日益迅速和日益猛烈的强大发展”。像恩格斯所说的。这就是具体的条件,没有有利的具体条件就不会有转化,也不会有转化的可能。
在批判波洛丹诺夫的时候,列宁说:“普遍代换说”表明波洛丹诺夫从他的出发点起差不多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比起先前的几个阶段,波洛丹诺夫哲学的这个阶段离辩证唯物主义更远还是更近呢?如果他停留在一个地方,当然是更远了。如果他继续顺着他九年来走的那条曲线前进,那就更近了。现在他只需要认真地前进一步,就是说,只需要普遍抛弃他的普遍代换说,就可以重新回到唯物主义。因为,就像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把康德的唯心主义的一切矛盾和费希特主义的一切弱点集中起来一样,这个普遍代换说把摇摆不定的唯心主义的一切过失和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切弱点集中起来,编成了一条中国式的辫子。以前费尔巴哈只要认真地前进一步,就是说,只要普遍抛弃,完全根除绝对观念这个黑格尔的“代换物理自然界的心理的东西”,就可以重新回到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剪掉了哲学唯心主义的中国式的辫子,也就是说,他把自然界当作基础,而没有任何的“代换”(《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中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化的关键。正是如列宁所说的,它处在转化的“前夕”,其所以能够如此,大概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像恩格斯所说的,“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中已经包含了不少的唯物主义内容”;另外一方面是像列宁所说的,黑格尔把过去的唯心主义的矛盾和弱点都集中起来,“编成一条辫子”,可以说是集唯心主义之大成。这就使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能够把唯心主义的体系一举而扫除之。
黑格尔哲学这两个方面,都给后来唯物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就整个哲学史的发展说,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内部发展,使其自己向其对立面转化,好像资产阶级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时也产生了它自己的掘墓人。
(摘自《学术月刊》1961年第十一期,原题为《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互转化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