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三塔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13
第4版()
专栏:文物小品

三塔寺
周维权
三塔寺原名崇圣寺,在云南大理城西北约三华里处、点苍山第十峰“小岑峰”之麓,是一座创建于唐代的古刹。寺院建筑物早已夷为废墟,但寺内三座巨大的佛塔仍巍然屹[yì]立。这就是有名的崇圣寺三塔。当地人为避讳“塔”(塌)音,又称之为“三文笔”。三塔是我国古代佛塔中造型最美的精品之一,经国务院颁布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的文物。
崇圣寺原来是一座大寺院,《南诏野史》记载了唐敬宗宝历元年重修时的情况:“先是王嵯[cuó]颠广寺基方七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立三塔,高三十丈,佛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铜四万五百九十斤……”,可见规模之宏伟。
这座寺院创建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但是就塔的形制看来,确实具有中原现存唐代佛塔的一般特点。唐时,云南西部彝族和白族建立的“南诏国”,曾大量吸收中原和吐蕃的佛教文化。因此,在其政治中心地区建立规模宏大的寺院,是完全可能的,估计三塔约在公元八世纪左右创建。
三塔包括方形的十六层的千寻塔及其后约三十余米处、左右分列的一对八角形的十层双塔,坐西面东,成鼎足而三的布局,是用砖砌筑的密檐式塔。外表施以乳白色抹灰。每一层塔檐均用砖逐皮向外挑出,即所谓“叠涩”,上下两层塔檐之间每面的正当中有小券洞(即拱门),内置佛像一尊。它们都经历了一千多年来自然界的灾变以及大理一带常有的地震的考验。清末的一次大地震曾将千寻塔震裂一条缝,但至今仍未有倾斜的迹象,可见其工程的坚固。
千寻塔不仅体量高耸巨大,而且造型极为精美。它的比例较中原所见的唐塔要细长一些,通体自下而上由两重的塔基、塔身,十七层的塔檐(顶部塔刹已毁),构成极强烈的节奏感。塔檐愈往上间距愈小,而且自第三四层起逐层向内收束,最后集束于塔顶。因此,塔上半部的外轮廓便不是僵硬的直线而呈类似炮弹形的“卷杀”曲线了。最妙的是下面的三四层塔檐亦复微微向内收束,塔身部分也略向内倾斜;这样一来,整座塔的轮廓线由于腰部些微的收束而更显得富于弹性,既有劲又挺秀,可谓刚里透柔,于巍峨[é]之中显现一种雍容的丰姿。
这三座塔由于体量大、色彩鲜明,几十里以外就能看见。若从东面看去,蓊郁凝重的点苍山成为天然的背景,仿佛屏风一般把三塔衬托得更其秀丽窈窕[yǎo-tiǎo]。若自西面山麓俯瞰[kàn],远处是蔚蓝的苍穹[qióng]和晶莹的洱[ěr]海,近处则三塔平地突起,又别具一派庄严的气韵。但是最动人的莫过于“三塔倒影”了。这是塔本身和它们在洱海中的倒影上下辉映所形成,是大理有名的一景。欣赏三塔倒影以在洱海滨柴村的南湖塘最为清晰。(附图片)
大理三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