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大瑶山上的买卖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14
第2版()
专栏:广西通讯

大瑶山上的买卖人
新华社记者 陈怀宁
按质论价,公平交易
秋收前的一天,一位姓田的瑶族打猎能手拿着两张猸[méi]子皮,满心高兴地往大瑶山瑶族自治县金秀公社土特产收购门市部走去。一进门,他就把猸子皮往柜台上一放,紧紧握住收购员冯玉珖[yù-guāng]的手说:“老冯,再卖给你们两张猸子皮,看怎样。”冯玉珖一见这两张皮,既长又宽,毛匀无比,确是好货,就打趣地说:“老田,你最近走运了,又打得这么多好山货。”这位猎手应声道:“老冯,往后只要我多爬几座山,枪法准,包管经常卖皮张给你们。”
这位猎手这次兴致冲冲地来门市部卖兽皮,是有来由的。在几天以前,他拿了一张水獭[tǎ]皮到门市部来卖。收购员冯玉珖一见这张大瑶山少有的“珍品”,不免有些心慌,拿起皮子来仔细端详着,找不出一点毛病,可就是伤口处凝结的血较脏,怕脏血洗净后要脱毛,酌量很久,就开个乙级货价。这次猎手没在乎就走了。
他走后,冯玉珖又放心不下:收这玩艺没经验,会不会估错价格?过了两天,人称“收购行家”的潘英才下乡回来了。冯玉珖拿起这张水獭皮去找潘英才。潘英才看了看,说这张皮不错,凝血不多,洗净后如遇好阳光晒,不会脱毛,按质量该算甲级货。收购门市部的三个收购员又开了个会,研究了一番,肯定它是甲级货。马上,冯玉珖就找到卖主,边道歉,边补还差价。那位瑶族猎手因为这事感动在心,直忘不了,这次又欢欢喜喜将猸子皮卖给了门市部。
从此,冯玉珖在收购土特产时就特别注意认真分等论价。大瑶山土特产品特别多,品种规格繁杂。冯玉珖在遇到分级定价没有把握的时候,就找其他收购员商量,有时与卖主面议,有时还向当地老农、老猎手请教,务求公平交易,买卖双方都没意见。
有一次,一个瑶族老社员背了一捆约二十斤重的棕皮来卖。他一进门就对冯玉珖说:“同志,这是一捆次货,我扎好了,你照称吧!”冯玉珖仔细一看,见棕皮长宽不同,边皮大小不同,就把它打开,按张分成两堆,再过秤,然后告诉老人说:“老大爷,这十一斤是甲级,四角一斤;那八斤是乙级,三角八分一斤。你都捆在一道当乙级货卖,共要少卖二角二分。”老社员说:“几斤货,还多麻烦你们。”“不论货多少,都该按质论价,那怕是几分钱,也不能亏算顾客。”老人听了冯玉珖的话很是感动。
参与生产,组织收购
有一个夜晚,人们都睡觉了。土特产收购门市部里还点着灯,收购员们在研究着药材收购情况。当前正是本地特产药材黄柏皮采集的季节,向来产量较大的罗蒙生产大队为什么今年卖的很少呢?他们决定由冯玉珖到大队去看个究竟。
次日清早,冯玉珖来到了罗蒙生产大队,挨家串户向社员了解情况。社员说:“今年地里忙,黄柏皮刮皮太费工。”冯玉珖又跟社员一道上山观察。只见社员都是先将大张黄柏皮用刀削成小片,再刮皮。这样,由于每片体积小,加以受阳光照晒,皮身软缩,确实难刮,费工多。他想:要是将大张黄柏皮先刮皮,再削成片,晒干,不是既好刮,又省工吗?为了更有把握,他找大队干部和老药农商量,他们都同意按他的想法试试看。第二天,经过试验,果然省工,原来一个人一天只能加工八九斤黄柏皮,现在能加工十六斤了,规格也合要求。这方法很快就在全大队推广。在八九天时间里,社员们就出售了二百多斤黄柏皮。整个收购门市部今年的药材收购量比去年增加一半。
样品指导,深入人心
社员们每到门市部,都很喜欢看这儿的“样品栏”。“样品栏”上隔成七十多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里放着陈皮、五倍子、木耳、毛茶……等样品,格口还贴着红纸黑字标签,标明各种产品的品名、规格、价格。收购员说:“大瑶山是个土特产宝库,光咱们公社少说也有一百多种小土特产品,摆出这些,社员采集山货就胸中有数了。”
社员们更满意的是,收购员还详细地向他们介绍这些产品的特征、用途、生长季节、采集方法等等,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向社员作不同的介绍。例如,对来自罗蒙大队的社员,就重点介绍双柏皮、黄柏皮等药材;对来自共和大队的社员,就介绍薏米、花粉等药材……。这样的宣传,对于社员采集土特产品很有好处。今年,社员们采集并卖给这个门市部的新的土特产品,有川芎[qiōng]、荆芥、生地、淮山、桔梗[jié-gěng]、桐籽等十多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