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谈谈经济核算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14
第5版()
专栏:

谈谈经济核算制
任北菁
经济核算制的本质及其基本要求
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它是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同时,它又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为了进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必须实行经济核算制。
社会主义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它要求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进行严格的统计和核算。大家知道,生产过程“愈采取社会的规模,愈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簿记——当作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就愈成为必要。……它对于社会共同的生产,又比它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①“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②经济核算乃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核算是由节约劳动时间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只要有生产,就不能没有核算。但是它究竟采用什么形式,则取决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就决定了全民所有制经济必须利用价值和货币的形式来进行核算。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商务计算有原则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每一个企业进行商务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根本不关心整个社会劳动耗费的节约。资本家降低产品成本,节约生产管理费用,提高利润率的主要手段,是减少工人的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资本主义的商务计算反映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它与劳动群众的利益相敌对,是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劳动的工具。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目的则是为了使企业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多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经济核算就是要以尽可能节省的成本,制造尽可能多与尽可能好的产品。因此,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体现着劳动者之间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它与劳动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它是劳动人民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有计划地管理经济的工具。有的人看不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这种原则区别,他们常常用资产阶级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义企业的核算,盲目追求产值,追求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扩大,甚至违反党和国家的某些经济政策。这样的做法和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本质是相违背的,是根本错误的。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就是利用货币来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消耗和成果。换言之,就是利用价值形式来核算企业生产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使各个企业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所得到的货币,能够补偿他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包括工资和各种物质消耗),并且取得一定数额的赢利,为国家增加积累。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是,不同企业所生产的同种产品的个别价值却是各不相同的。经营管理得好、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会超过生产产品的劳动耗费而使企业获得赢利;反之,经营管理得不好、劳动生产率低的企业,产品的个别价值就会高于社会价值,出售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就会低于生产产品的劳动耗费,以致劳动的耗费得不到补偿而使企业有所亏损。实行经济核算,就可以比较劳动消耗和销售产品的收入,计算盈亏,从而发现在生产过程中,什么地方还不合理,什么地方还有节约的潜力,以进一步改进生产,改进经营管理。因此,实行经济核算,乃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生产高速度发展,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重要武器。
经济核算制企业的资金组织
国家拨给企业进行独立经营所需的物资和货币资金,构成企业的基金。社会主义企业的基金是全民的公共财产,是为全社会的利益而运用的,因而它与体现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剥削关系的资本有着原则的区别。
企业的基金包括在生产领域中发挥职能的生产基金和在流通领域中发挥职能的流通基金。
企业的生产基金根据价值转移的形式的不同,又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基金两个部分。固定资产包括各种劳动资料: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器、耐用的工具和器材、运输工具。它们可以长期地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保存着自己的实物形态,它们的价值则随着磨损的程度,逐渐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流动基金包括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劳动对象。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它们的价值也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当中去。流动基金的货币形态,就是流动资金(流动资金还包括销购产品和用于购买原料、材料、燃料和支付工资的货币准备金)。
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和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行经济核算制要求企业必须合理地利用固定资产,尽力挖掘机器设备的潜力,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求尽力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在保证生产增长的情况下,力求把流动资金压缩到最低限度,使之得到最合理和最节约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增产节约的原则,不断提高生产的经济效果,降低成本,增加社会主义积累,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是企业完成生产计划、降低成本和增加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些资金处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因此,要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就必须尽力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为了缩短生产时间,就要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方法,改进劳动组织,加快生产过程,同时也要反对过多地储备原料、材料和半成品。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不断改进运输工作,更合理地组织产品的供销工作。
产品成本、赢利
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企业用以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企业赢利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企业的产品价值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一)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为社会的劳动;(二)必要劳动即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三)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前两部分构成社会主义企业产品的成本。具体分析,产品成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辅助材料等的费用;(二)折旧提成,即固定资产的消耗;(三)工资和工资附加;
(四)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这四部分构成产品的工厂成本,或叫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再加上销售产品时的运输费用、包装费用和销售经费等等,就构成完全成本,或叫商业成本。
产品成本这一范畴的存在,是由企业要以自己的收入来弥补自己的开支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因而它与经济核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表明企业在制造和销售产品中实际花费多少开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都会在产品成本中反映出来。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可以看到生产中的劳动消耗状况,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可以在生产上采取措施,促进成本的降低,实现以更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大的劳动成果的目的。因此,成本核算是检查和评价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降低产品成本,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产品成本的降低,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材料消耗的节约、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总之,是反映劳动时间的节约。因此,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促使生产成本不断降低。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是: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提高现有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综合利用原材料,节约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的耗费;合理使用资金,缩减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一切非生产性的开支;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等等。做好这一切,必须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社会纯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税金,包含在产品的价格中,企业在销售出产品之后,就要核算出税额,及时地上缴国家预算。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利润,其中大部分也要上缴国家预算,用于全社会需要,小部分直接留给企业用于本企业需要。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利润,是产品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就可以增加。社会主义企业的利润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有原则的区别。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而社会主义企业的利润,则是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价值是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源泉,因而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利润是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一种条件,因此,必须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利润问题。这就是说,为了保证有计划、按比例和高速度地发展生产,为了把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为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经验,某些生产部门,某些新投入生产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只获得很少的利润或者得不到利润,甚至亏一点本,应当是允许的。但是,这只是适用于一定的企业和一定的时间。任何企业都不应该长期亏本、依靠国家补贴,而应该在根据国家计划和政策来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精打细算,增产节约,努力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既符合于企业的利益,又会加快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速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和企业内部的利益,总的看来是一致的和互相结合的。但是,两者之间有时候也会发生矛盾。例如,在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从企业范围来看是合理的、经济的事情,但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却是不合理、浪费的事情;或者从个别企业来看是不合理的、浪费的事情,但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却是合理的、经济的事情。这种矛盾是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和个别企业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引起的。解决这种矛盾的原则,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克服本位主义,局部服从整体。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企业的核算是在国家集中领导、统一计划的前提下,保持企业在经济上、业务上的相对独立性。我们不能只看到企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还必须看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服从国家计划管理的一面,而且后者是基本的。因此,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必须树立全局观点,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原则,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全面地完成国家计划,遵守国家规定的价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核算更好地起到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
企业经济核算和车间、班组的核算
经济核算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一种管理形式。国营企业的厂部、车间、班组三级都要实行经济核算,企业的核算,是经济核算的主体。为了健全核算制度,企业要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或专职财务会计人员。有条件的国营企业还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在厂长的领导下,负责计算和审查企业一切技术措施和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设计和审查企业的财务、会计事项,监督本企业执行财务制度和财政纪律,建立和健全经济活动分析制度。
广大职工群众是直接的生产实践者,最熟悉生产情况,企业的经济核算,如节约原材料、合理使用资金、降低成本等等,必须通过职工群众的实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要达到经济核算的目的,还必须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加核算工作。那种认为经济核算只能由少数专业人员来进行的想法,对于实行经济核算制和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是极其不利的。群众性经济核算的具体形式,主要是实行车间、班组经济核算。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实质上就是根据职工群众要求迅速发展生产的热烈愿望,发动他们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原材料消耗、生产成本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和分析,以便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必须在企业党委的集中领导下,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来进行;同时,还要采取既能满足管理需要,反映工人参加管理的要求,又简便易行,便于工人掌握的适当形式。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就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只是少数干部管理财务的局面,出现人人核算、群众理财的局面,进一步提高工人的主人翁思想,使他们更加关心增产节约,处处精打细算,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当然,群众性的经济核算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企业的专业核算。企业内部的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只是下放一些核算的职责和因事、因时制宜的权限,至于企业的产、供、销,和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等等,还是应当由企业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能加强集中领导。
实行经济核算,要以党的领导、政治挂帅为前提,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最重要的途径。
①《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版,第145页。
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人民出版社版,第768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