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开荒扩种要全面安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2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开荒扩种要全面安排
徐林 黄祯 等
随着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的深入贯彻,山区群众向荒山要粮的劲头越来越大,获得的成绩也越来越显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破坏水土保持的现象。最近我们到河北省沙河县蝉房公社的石盆、小汗坡、大欠等三个大队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到一些向荒山要粮的经验。
(一)
这三个大队,地处沙河县最西部的深山区,每人平均耕地不足九分,荒山面积每人却平均百亩以上。其中坡度小、土质肥、可以开成梯田的荒山,每人平均有二亩。从去年起,三个大队积极开荒种粮。今年石盆大队荒地生产的粮食十七万三千七百六十斤,每人平均九十五点八斤。小汗坡荒地产粮二万七千七百五十斤,每人平均六十三斤。大欠村开的晚了些,没有赶上春播,大部种了荞麦,粮食产量也达一万六千斤,每人平均四十多斤。看来开垦荒山、扩大耕地面积,是解决山区粮食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
这三个大队中,石盆大队开荒工作安排比较好:他们开的荒地比其他两个大队都多,开荒时注意了农、林、牧全面安排,新开荒地有90%修成梯田,但是,另外两个队开荒却发生了一些问题,可开成梯田的荒地,小汗坡有七百一十亩,大欠村有七百六十亩,今年实开的荒地还不到可垦荒地的三分之一,但是他们把一些陡坡开了,影响水土保持。大欠村开的二百五十亩荒地中,有一百五十亩是陡坡。小汗坡大队开的也有50%是陡坡。原来规划的牧场,也东一片西一片开了荒,造成放牧牛羊的困难。这是开荒缺乏统一规划全面安排造成的。
(三)
从这三个生产队的情况看,开发荒山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一、山区开荒需要考虑到农林牧全面发展和水土保持,不然,开了荒也不能增产粮食。最近这三个大队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不能修成梯田的荒山一律禁开;对过去已经开过的陡坡荒地,采取农林间作的办法,逐步退耕还林,以防水土流失;开荒要按照畜牧发展的计划,规划出牧地,留出牛羊上山下坡的走道。
二、对集体开荒和社员个人开荒作妥善的安排。根据石盆村的调查,今年开荒形式共分三种:1、大队组织集体开荒,劳动力从各生产队临时抽调,参加开荒的人在本队记工,秋后按各队出工多少分粮;2、生产队集体开荒,统一分配;3、社员个人开荒,谁种谁收。经过一年实践,干部、群众认为:第一种形式容易打乱生产队的计划。第二种形式便于生产队统一安排劳动力,统一安排农活,使生产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对第三种形式,大家认为社员个人开荒,往往哪里有土就到哪里刨,不顾长远和集体的利益,开的多的户,也影响干集体活。这个大队已经决定,今后开荒主要由生产队搞,社员个人可以在生产队指定的地点,每人开一至二分荒地,还要修成梯田。我们认为,石盆大队的作法是好的。
三、今后开荒应以修梯田为主,逐步地扩大耕田面积,解决山区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开荒后修梯田,一亩大约用工三十多个。每个队应当根据劳动力多少、适宜搞基本田的荒山面积大小,作出长期规划和短时间的安排,逐年逐段地实现。在规划和具体安排中,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修梯田,又不能影响当前生产。
修梯田要以生产队为单位搞,但大队也应当给以扶助。大欠村最近经过干部、社员讨论,决定生产队修梯田,费用50%由大队公积金中开支;25%由生产队劳动力摊销;25%参加生产队当年的分配。这样作能鼓励各生产队多修些梯田,克服那种只顾开荒“捞一把”,不愿下工夫修梯田的倾向。
四、开垦荒地后,这几个村的干部群众提出恢复和建设零散山庄。零散山庄因为开的荒地,大都距村庄较远,交通不便,从村里运土运肥很困难,荒坡梯田不施肥修整,就不长东西了。可见恢复和建设山庄,是适应山区自然条件、迅速发展生产的重要措施。应当大大提倡。
(原载《河北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