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和内蒙古辉河沿岸鄂温克族 人丁兴旺 民族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4
第1版()
专栏:

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和内蒙古辉河沿岸鄂温克族
人丁兴旺 民族繁荣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特别加强了卫生医疗和妇幼保健等工作,哈萨克族近十年间人口增长37%,鄂温克族现在平均每户有两个十周岁以下的孩子
新华社兰州23日电 解放前人口急剧下降的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哈萨克族人民,近十年间人口增长了37%。
这个自治县的哈萨克族人民,在二十多年前居住在新疆的哈密、巴里坤和阿尔泰等地区。他们在旧中国受尽国民党反动派和民族内部上层反动势力的迫害,被迫流浪到甘肃。在甘肃,又遭到反动统治的压迫,生活十分困苦,人口急剧下降。
解放以后,阿克塞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实现了区域自治,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了身。为了改变人口下降的情况,党和人民政府特别加强了卫生医疗和妇幼保健工作。到目前,县、公社、生产大队都已经建立起医疗机构,在边远偏僻的生产队和帐篷,也都派有医生长期住点或巡回医疗,使哈萨克族人民都能得到国家免费医疗,有效地防治了各种疾病。卫生部门还协同有关单位,采取举办短期训练班、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先后培养出七十多名哈萨克族的医生、护士、保健员和接生员。1958年在省、专区民族医疗队的协助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体格检查和健康登记;去年和今年,又在哈萨克人民中,开展了群众性的预防疾病的活动。牧区普遍建立了接生站、帐篷产院、推广了新法接生,基本上控制了产褥热和婴儿破伤风,婴儿成活率达到98%以上。公社、生产队干部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安排活路,孕妇、产妇一般做到了产前检查,产后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对于多子女的家庭,以及病、老、孤、寡的牧民,国家和公社在口粮、肉食、奶制品、糖茶、衣物等方面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条件,从有利生产出发,照顾牧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团聚,采取定居游牧,逐步改善了牧区居住条件。公社化后的三年间,国家、公社扶助哈萨克族牧民在燕丹图、安南坝、博罗转井等人口集中地区,修建了土木结构的简易住房二百四十多间,今年又在海子公社、祁连公社周围增设了季节性的定居点和帐篷,从而逐步结束了他们世世代代飘流无定的生活,这也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阿克塞哈萨克族人民实现了人口兴旺、民族繁荣的心愿,心情舒畅,生产积极性高涨,社会主义多项建设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这个县以牧业生产为主,今年各种牲畜的总头数比1959年增加了23%以上。
新华社呼和浩特19日电 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辉河沿岸的鄂温克族牧民,现在平均每户牧民有两个十周岁以下的孩子。
解放前,辉河沿岸没有医生,性病、伤寒、副伤寒和小孩麻疹、天花等病连年流行,人口日益减少。1942年,这里发生过一次流行性伤寒病,在白音阿古拉游牧区三十多户鄂温克人中就有二十多户人家死绝。据一些老年人说,1931年以前,辉河沿岸一带人口曾达到三千多人。但在反动派的统治下,牧民们死的死,逃的逃,到1949年只剩下一千一百多人。
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鄂温克族人口不断减少的局面。1949年,人民政府在这里成立了卫生所,以后又派来大批医务工作人员,为牧民治疗性病和其他地方病。人民公社化以后,卫生所扩充成一座医院,有七名医务工作者,一般的病都能治疗。医院还设有简易病床,牧民有了病,随时都可以住院治疗。在生产繁忙的时候,医院还派出医生、护士到各牧场巡回为牧民治病。现在,这里妇女生孩子都用新法接生,婴儿死亡率大大下降。现在这里75%以上的牧民实现定居,有二百七十多户牧民搬进新居,这就更加促进了人口的兴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