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关于“青女素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4
第6版()
专栏:诗文小语

关于“青女素娥”
夏静岩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诗:
匝[zā]路亭亭艳,非时裛裛[yì-yì]香。素娥惟
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这首诗借梅花以隐寓自己所遇非时的感慨。诗中有些地方需要解释,如三四两句,冯浩只注“屡见”二字,是说李商隐常用“青女”“素娥”这两个词语,并没有说这两句诗究竟有何用意。我起初读这两句是不大理解的,后来读元人方回(虚谷)编的《瀛奎律髓》,他在这首诗的后面作了这样的解释:
此谓梅花最宜月,不畏霜耳。添用青女、素娥四字,
则谓月若私之而独怜,霜若挫之而莫屈者,亦奇。我看了后,仍然似懂非懂。等到我再翻纪昀[yún](晓岚[xiǎo-lán])《镜烟堂丛书》中的《删正瀛奎律髓》,看见纪晓岚的解释,这才懂得较为清楚些了。他说:
诗意谓素娥不过照之以月,青女实能摧之以霜,
喻爱己者无补,妒己者可畏也。虚谷未解此旨。经他这样一解释,联系李商隐的身世,知道当时政治当局有对李商隐表示同情的;有妒嫉他的才能竭力予以打击和摧残的。他把同情他的人比之为“素娥”,把打击和摧残他的人比之为“青女”。有了这样的了解,再来通读一下全诗,便会感觉到不是那么空泛无味了。
假如只读方回的注,不进一步看纪昀的注,便不能有较明确的理解。我因此深深感觉到读诗时多看几家的注释,对照比较一下,加以选择,很有必要。死死地只看一家之言,是不容易解决问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