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胜利渡长江”创作经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0-05
第6版()
专栏:

  “胜利渡长江”创作经过
“胜利渡长江”剧本,是我们第二、三野战军几个亲身参加渡江战役的胡奇、白艾、赵夫征同志和文协创作部的胡丹沸同志,在丁玲同志指导下,以及全国文协创作部诸同志的帮助下,用集体创作的方法写出的。为时不足二十天。我们知道:要在这短短的二十天内,想写出解放军冲破国民党“长江防线”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几年来,我们虽一直工作在解放战争的前线,但,由于战争的频繁,时间的匆忙,本身思想水平的低,以及几年来我们所致力的仅是部队的新闻报导工作,因此,我们也不敢奢望写一部十万二十万字的大作品。
文代大会结束后,要求大力“反映人民解放战争”,“表现我们英雄的时代”的任务,是提得更明确和更迫切了,而部队同志的创作热情也激动起来了,但,如何把这个热情组织起来,集中的表现出来,却还有不少新的困难。全国文联负责的同志们就亲自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困难;亲自组织,领导我们,鼓励我们,给我们信心,向我们提出任务:把“渡江”搬到舞台上来演出。
当时我们几个同志却互不相识,虽说都参加了渡江,但各人所看到的,体验到的,掌握到的材料,又各有不同,因见解不一,有时各执一端。感谢丁玲诸同志给我们的鼓励,他们要我们以扯乱谈的方式先谈故事,要我们打破顾虑,发起争论,为了统一不同的见解,就要彻底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争吵也不要紧。
经过了不断讨论、研究,终于我们慢慢地有了信心,决意要把这个剧本很快写好,贡献到人民政协诸代表的面前。
“胜利渡长江”剧本的中心思想是表现:解放军没有兵舰、轮船,但凭着小小的木船,和解放军的英勇,却冲破了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天险扬子江。主要表现:解放军怎样由陆地作战,转为掌握水上作战的技术;在渡江准备中,怎样把五里宽的长江,当作五十里,甚至五百里来准备的这个坚苦卓越、征服困难的过程。
我们曾尽力使剧本主题思想,明确的表现在剧本里,我们作了许多的努力,但始终没有搞得很满意。
关于写作过程,也顺便提两句:先集体想好故事和人物(甚至连人物出场、入场都先安排好),然后,每人扮演一个角色,边表演边凑台词,由一人作记录。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快(一天完成一场),照顾的全面,不致于钻进牛角尖里,爬不出来。缺点是:草率,漏洞多,人物情感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直至在排演中,经过导演刘郁民同志以及今欣等同志的不断指出后,才得到某些更正和补充。
如果说,这个剧尚有一二可取之处,应该归功于前线指挥员创造的伟大史实,以及丁玲诸同志的热心帮助指导。
该剧本共三幕,由战线文工团和人民文工团将联合演出,草率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