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关于山顶洞人化石的新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5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山顶洞人化石的新研究
山顶洞人化石是1933年发现的,地点在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的顶部。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最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第三期发表了吴新智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的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山顶洞人化石的材料,并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山顶洞人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三个头骨和一些破碎的其他骨胳,一共代表着至少八个个体。美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曾经在1939年发表文章说,其中老年男性头骨代表原始蒙古人种(黄种),青年女性(102号)属于美拉尼西亚类型(现今居住在热带的大洋洲),中年女性(103号)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现今居住在寒带)。他还认为他们属于同一个家庭,并非中国人的祖先,而是属于从外地来此的部落。他们到达周口店以后,受到原住这里的中国人的攻击而绝了后代。其主要的根据是:102号头骨的头顶特别高,眼眶低,鼻孔阔,面部和嘴部有些向前突出。这些特征与美拉尼西亚人相似,所以她属于这个热带人种。103号头骨的头顶也较高,鼻孔较狭,面部比头颅宽阔,再加上其头顶的形状有些特别。这些特征都是常见于爱斯基摩人的,所以她属于这个寒带人种。于是,魏敦瑞得出结论说:在这个小洞里同时住着三个相隔甚远的人种。
与此不同,吴新智认为,102号头骨的头顶较高,也是普遍存在于蒙古人种的特点。低眼眶并不能看作是种族特征,因为当时全世界的人类都是这样的。也不能因鼻孔宽阔而否定他们与中国人的关系,因为我国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骨,以及现代的华南人,都有相当宽阔的鼻孔。至于她面部和嘴部有点前突,则更是与中国人十分相似的。103号头骨上那些特征,虽常见于爱斯基摩人,但也有不少见于中国人。并且,爱斯基摩人和中国人都是蒙古人种的分支。因此,作者认为说这个头骨代表原始蒙古人种是更加恰当的。
作者还特别指出,这三个头骨有一系列明显的共同特征。例如,头骨都比较长而且相当大,面部比较矮,额部倾斜,眼眶低,鼻孔阔。硬腭和面部突出的程度以及鼻孔下缘的形状等也大致相近。所有这些特征不但与山顶洞人彼此相近,而且与同时代的我国人类化石也都相似。将其与现代人相比,则发现他们与中国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三者都是蒙古人种的分支)也很接近。
作者认为,分析这些化石应该综合地把其所有特征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不为少数特别的现象(如低眶、阔鼻等)所迷惑,而用历史发展的原因来加以解释。作者的结论是:山顶洞人全体,代表原始的蒙古人种,与黄种人的三大分支(中国人、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特别接近。当时,蒙古人种仍处在形成的过程中,所以有少数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还没有充分表现在山顶洞人的头骨上。山顶洞人应该代表中国人的祖先,而不是所谓被我们祖先消灭了的外邦人。
此外,根据洞内各块人类化石埋藏的部位极其分散的情况,作者认为这些化石不大可能是同时埋进去的,因而否定了他们是一家人的说法。作者还对山顶洞人的人口数和以前研究者计算出的若干数据作了订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