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今日的莫高窟——访敦煌文物研究所辛勤工作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6
第5版()
专栏:访问记

今日的莫高窟
——访敦煌文物研究所辛勤工作的人们
柳梆
提起我国古代的艺术文物宝库,人们总会联想到敦煌和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创造的敦煌壁画。那些历史悠久的塑像和壁画怎样了?最近我带着人们的渴望,访问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和那些长年累月辛勤工作的人们。
出敦煌南门,向东南走二十五公里,远远看到鸣沙山的峭壁悬崖上,迆逦[yǐ-lǐ]约两公里,上下错落三四层,密布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像蜂窝一样的洞窟。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鸣沙山前,大泉河畔,那挺拔的白杨绿柳,茂密的桃杏沙枣,那高耸的水电站,林立的电线杆,仿佛把人带入了生气勃勃的诗境。一条联结上下寺院的柏油马路,像飞天的飘带,把游人引向古石窟。临近窟前,巍然耸立着五座木结构窟檐,这是唐宋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最珍贵的标本。解放前,这些古建筑已经东倒西歪,行将解体。1951年经过整修,恢复了青春。通往大小四百八十六个石窟之间的道路,过去原是难以举步的沙砾[lì]小径和年久失修的栈道,现在,已经用花岗石和水泥浇筑了四千三百多平方米的洞窟通道;大部分的窟檐横道下面砌起了石块承重柱。许多洞窟原来尘土飞扬,如今全铺了水泥地面。还新修了许多拦墙、桥梁和防沙沟,到处给人一种整齐清新的感觉。
常书鸿所长说,对塑像和壁画进行科学保护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莫高窟的崖壁属于第四纪岩层,是由鹅卵石和砂粒混合而成的比较疏松的地质。根据唐代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君修佛龛[kān]碑的记载,当时共有洞窟一千多个。到1947年,只剩下四百二十七个洞窟。崩坍毁灭的洞窟五百七十三个。常书鸿从1942年到莫高窟工作,二十年中,虽然没有继续发生崩坍洞窟事故,还挖掘了十九个新窟,但是,洞窟中壁画的颜色有些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地方的画面开始起甲、疏松和发霉。这就要求寻找一套永久性的保护办法。近年来,他们细心记录了敦煌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调查附近的水源,加强绿化工作,把保护范围扩大到南北十公里。他们制订了全面修理石窟群的计划,电测了地下埋藏的洞窟,提出防沙、防潮、防日光的各项措施。并且开始用塑料卡赛因和阿古立拉等化学原料来修补壁画,试验用紫外光透视来研究壁画。在修补初唐220窟的维摩变故事和盛唐130窟的都督夫人壁画的破损部分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经过长久的观察,勾划出画面的轮廓,集中了几种相似的颜色和画线,反复对比、推敲,得出着色程序;翻阅了许多有关的佛经,熟悉了这幅画的内容,才使原作的面貌和神韵得到再现。经过永久性修整的洞窟已有六十三个。那遭受过美帝国主义分子华尔纳盗窃的西魏第285窟,经过修整保护,壁画色彩显得鲜艳如新,彩塑形象栩栩[xǔ-xǔ]如生。
过去十几年中,敦煌文物研究所做得最多的,是临摹、整理、研究等工作。1958年开始,更全面地从敦煌艺术产生的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展开研究。长期来的壁画临摹工作,也从代表作的临摹,进入研究整理专题临摹阶段,这就为全面深入地探讨敦煌艺术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年,这里的人们为了抢救和保护我国最珍贵的艺术文物,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经过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些年来一共发掘、整理、编辑、出版了大中型图录画册《敦煌壁画集》(摹本)、《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敦煌唐代图案选集》等五种;《敦煌莫高窟》、《敦煌艺术画库》等十五种;编写了约八十万字的敦煌艺术专书论著;临摹壁画六百一十六平方米、彩塑及制作供养人三十五件。为了确定西魏285窟中南壁西起第一壁下端的一幅壁画,他们不知翻阅过多少次卷帙[zhì]浩瀚的《大藏经》。最后常书鸿发现施身闻谒本生故事符合壁画上的形象,才给壁画定了名。至于临摹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更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十六年中,他们临摹壁画九百三十七平方米,其规模之大,质量之高,都是从前所没有的。
面对着这朝气勃勃的莫高窟,常书鸿所长有时会想起二十年前的景象。那时,一辆牛车,载着他来到这荒凉的戈壁滩上。摆在他面前的莫高窟,到处是断垣残壁,触目是斑驳剥落的壁画,断头掉臂的彩塑。当时的所谓“敦煌艺术研究所”,实际上只是国民党的一块空招牌。由于缺乏整修文物的经费,他们只得自己作画卖钱,雇用工人清除沙土,修造门窗保护洞窟,连临摹壁画的颜料也要自己买。塞外气候十分寒冷,在夏天,人们在洞窟里工作也得穿棉衣。在严冬,他们提心吊胆地迈过险窄的栈道,来到阴暗的洞窟,一手提灯,一手拿笔临摹。为了保护壁画,在数九寒天,窟内也不能生火,他们呵着手临摹作画。夜晚,在那不蔽风寒的古寺,摇晃昏暗的烛光下,继续整理白天临摹的画稿。他们这样长年累月的工作,得到的却是国民党解散“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命令。
1949年9月24日,解放的红旗飘扬在古老的敦煌城头。从此,莫高窟的研究工作就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从收音机和衣服等生活用品到整套精致的摄影机械设备,各种专门人材源源来到莫高窟。那些经年在暗黑的洞窟里工作的人们,今天,可以在明亮的电灯光下愉快地从事工作了。
二十年,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是漫长的一段,但是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不管有多少个二十年,莫高窟和研究莫高窟艺术的人,也只能伴随着荒烟衰草自生自灭于塞外荒漠中。(附图片)
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左)正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彩绘图案临摹 郝常耕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