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秀美的南通刻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6
第5版()
专栏:美术杂谈

秀美的南通刻纸
吴山
南通刻纸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工艺品,具有健康、纯朴、优美的特色和浓厚的装饰情趣。解放前,主要用于“佛事”和“喜事”的装饰;解放后经过挖掘、整理、修改、创新等一系列的工作,使南通刻纸焕然一新,在艺术质量上有了新的发展。不久前在“南京、南通、扬州剪、刻纸展览”上展出的“龙灯舞”和“孔雀”,不论构图布局,神情动态,刻制技巧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在花框上,以前结构累赘[zhuì],显得有些“喧宾夺主”,现在调子统一,主次分明,有“烘云托月”之妙。
南通刻纸的题材内容,一般有人物、花鸟、走兽、博古、戏曲故事和象征和平幸福的各种吉祥图案等。外形分圆形、椭[tuǒ]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它的特色是秀美玲珑,用线细而不失柔弱,刚健而又不感生硬;布局上疏密相宜,生动得体,富有画意;在刀工上,不论用线的圆、正、曲、直、粗、细,一般都能达到齐整、光洁、挺拔、均匀的效果,真是刀刀合缝,丝丝入扣。
镂空是刻纸的基本表现形式。以单色的刻纸来说,点、线、面是组成画幅的全部笔划,其中线的处理起着主导作用。线的长短、疏密、粗细、曲折、圆正;线和线的连接、排列、配搭,在虚、实、照应、组织等方面要善于安排,组织得当,才会有良好效果;反之,便显得涣散贫乏。同时刻纸是和实用相结合的,所以要求不易破碎和富有装饰性。南通的刻纸作品,绝大部分外边装饰有各种形状的线框、花框,有些以几何形的锦纹为地,这种处理手法,能增强牢度,使画面紧凑、丰满,富有装饰效果。刻纸的另一基本原则是,画面不应有太大的空白和较大的实地,要黑白匀称,疏密相宜,实地多显得“闷”,不活泼;空地多,不丰满,会引起线与线不能连接,缺乏实用性。这里介绍的《狮》和《菊》两幅小品刻纸,虚实均衡,结构紧凑,主题突出,雄狮威猛的气势生动地被刻划出来了,尤其是那条尾巴,只运用一根S形的曲线,刻划得十分有力。《菊》的处理和《狮》的手法绝然不同,一花、一叶、一枝、一梗,俯、仰、伸、曲,用线流畅柔和,看来婉约娇丽,自然生动;行枝趋叶,依材取势,花空(白)、叶实(黑),组织得很有节奏,菊花凌霜不屈,挺拔多姿的精神,通过作者圆熟的刀上功夫,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刻纸的工具,一般只有一把小刀和一个蜡盘。刻纸艺术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艺人刻法的高低,画稿精,刻手不高,不会产生好作品;反之,画稿不太好,逢到高超的妙手,经过他的修饰,取圆、概括、提炼,有时也能刻出美妙的作品。
刻纸的方法,一是绘稿或利用旧稿熏样;二是把要刻的采纸放在样稿下面,四周用棉纸钉牢,一次刻十几张和几十张不等;三是刻制,一般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一段段刻,也有的从中到外渐及边缘;四是托裱,将刻成的图案托裱在白纸或采色纸上。刻制的技术,要“方”、“圆”、“曲”都能匀挺、光洁、齐整。“方”指折角,“圆”指空白圆圈和圆线,“曲”指弧线和其他曲线,这三者要匀称相等,在刀与刀的接合处,须吻合而不留刀痕,以不起毛者为上品。在“单面线”和“双面线”的处理上,全凭高度的技巧,尤其是“单面线”更难掌握,刻得不妥,直的不直,圆的不圆,非常难看。南通的刻纸,其刻制技艺的高超,堪称一绝。(附图片)
狮子 菊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