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谈农业种植计划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02
第5版()
专栏:

  谈农业种植计划问题
  杨方勋
土地的利用和种植计划是否合理,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种植计划安排得适当,对战胜自然灾害,合理使用土地、劳动力和肥料,培养地力,都有很大作用。根据最近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安排种植计划,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瞻前顾后,有全局观点。
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总产量,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安排种植计划时,哪些作物多种,哪些作物少种,首先要从增加全年农产品的总产量考虑。而且不仅要考虑当年增产,还要照顾到下年增产。特别是在安排农业种植计划时,要安排好经济作物的种植计划。我国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好,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作物或者两年种三季作物。由于各种作物上茬[chá]与下茬互相影响,如果安排不当,就可能出现一季算账是增产,全年算账是减产的情况。江苏省吴江县湖滨公社金星大队第五生产队为了多收一些夏粮,1960年多种了十亩小麦,挤掉了十亩绿肥。小麦除掉种子,每亩净收一百零七斤,以一季计算,多收小麦一千零七十斤;但是少种十亩绿肥,使三十亩水稻缺少基肥。结果,这三十亩稻田比其他田每亩少收稻谷五十斤,总共少收一千五百斤;全年算账,少收粮食四百三十斤。
第二,根据国家、集体、个人的需要,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从根本上说,我们国家的需要和农民的需要是一致的。但是,从当前的利益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需要也是有矛盾的。解决矛盾的办法是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安排,统筹兼顾的方针,确定种植面积计划,首先是合理安排粮食作物面积与经济作物面积的比例。
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同时也应当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对国家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作用。经济作物的种类多,用途广,是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经济作物的产值比较高。根据有些地区典型调查,如果经济作物占用15%左右的耕地,它的收入可以达到农副业总收入的30%左右。发展经济作物,对增加生产队和社员的收入,都有好处。从国家建设需要和增加农民收入两方面来考虑,都应当根据各地的生产习惯和可能条件,种植一定比重的经济作物。
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应当以种经济作物为主。因为自然条件适宜,农民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产量一般比较高,所以这些地区已经成为经济作物生产的主要基地。在经济作物的分散产区,那里的土地既有适宜种经济作物的,也有适宜种粮食的,因此,要根据统筹兼顾和因地种植的原则,安排种植面积,正确解决粮食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
今年各地都根据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作物的政策,规定了一些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办法。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对集中种植棉花地区的农民的口粮标准按余粮队的标准供应,同时在生产资料如化学肥料、农药、排灌机械等方面也优先供应并且多供应一些。这样做是必要的。我们要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要求农民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需要,同时要给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得到物质利益。
第三,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和土壤、水利、肥料、劳力等情况,合理安排播种面积。
各种农作物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性。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都有一定的时期,季节性特别强,这些是农作物共同的特点。各种农作物又有自己的特性。它们对土壤、肥料、水分的要求不同。有的适宜于沙性土壤,有的适宜于粘性土壤;有的需要肥料多,有的需要肥料少;有的耐旱,有的耐涝;有的适宜于高温,有的能抗低温。作物生长期的长短也不同,有的八九个月,有的三四个月。有的花工多,有的比较省工。根据这些特点和各地的土壤、肥料、水利、劳力等情况,制定播种面积计划时,要注意安排好以下几方面的比例。
(1)夏收面积与秋收面积。夏收作物的面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应当根据各地的劳力、肥料、水利等情况来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夏收作物面积不宜过大,应当与秋收作物面积保持适当的比例。夏收面积大,秋种的面积也大,夏收夏种与秋收秋种的农活挤在一块,往往会造成劳力、畜力紧张和肥料不足。过去有些地区盲目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播种又不适时,结果有的产量很低。地少、劳力多、肥料多的地区,适当扩大夏收作物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则可以增产粮食。
(2)水田作物面积与旱地作物面积。水稻一般比小麦、玉米等旱作物的产量高,但是水稻需水多。这几年凡是水利条件好的地方,适当扩大水稻面积,一般是增产的,而南方有些水源不足的丘陵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后,一遇久旱不雨,产量还不如旱作物。因此,必须作合理的安排。
(3)种植绿肥与休闲田的面积。培养地力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地力的办法,除了增施肥料外,还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地种植绿肥与休闲。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不种农作物的面积,要有适当的比例。从表面上看,一小部分耕地不种粮食,复种指数低了,粮食产量会减少。其实只要把种植绿肥和休闲田的面积安排得适当,地力肥了,总产量还会更高。种植绿肥有很多好处:一方面绿肥是有机肥料,含有氮、磷、钾等肥分,把绿肥翻入土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些深根的绿肥,还能改良下层土壤。另一方面把绿肥作物就地耕翻下去,可以节省积制肥料和运送肥料的人力、物力。保留一小部分休闲田,是我国农民多年的增产经验。休闲田的土地在北方是夏晒田和冬闲田,在南方是冬泡田。晒田一般是夏季作物收获后不再播种。冬泡田是水稻收获后不再种其他作物,稻田的水保留到第二年春耕的时候。夏晒田与冬泡田对培养地力都有作用。河南省淮阳县张营大队的调查材料说明,在中等肥力的土地上,实行两年三熟轮作制,安排一次冬闲田,比一年两熟不留冬闲田的增产10%左右。河南洛阳专区过去晒旱麦地要占麦子面积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某些地区片面强调提高复种指数,把大部分的夏闲晒旱地挤掉了,麦子因而减产。冬泡田的作用主要是:一、蓄水、保水;二、减少用肥量;三、通过深翻,充分浸水溶解,改良土壤。
(4)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的面积。在同一类作物中,有的品种生长期长,有的生长期短。编制种植计划时,应当根据劳力、肥料、水利等情况,把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的面积安排适当,这样就可以做到合理使用劳力,避免各种农活挤在一起,造成劳力紧张。
第四,从减少和避开自然灾害着眼,安排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
发展农业生产是跟自然打交道。要减少和避开自然灾害,首先要摸清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与大体规律,以便多种一些受灾可能性较小的作物。安徽省桐城县鲁洪公社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而旱灾多半出现在夏末和秋季。根据水文资料记载,在三十二年中,就有十二年遭受了严重的秋旱,有四年遭了伏旱。因此,在这里秋种夏收的作物(如小麦、大麦、油菜等)和春种夏收的作物(如早稻、春甘薯等)产量比较稳定,而夏种秋收作物
(如中稻、一季晚稻等)则往往因灾减产。根据这种情况,这个地区就适当扩大小麦、油菜、早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要选择抗灾性强的作物。有些作物虽然产量低些,但是抗灾性强,能够保收。湖北省山区有一种南麦,没有小麦好吃,产量较低,但抗灾力强,不怕渍[zì]、不怕旱,在沿河和洲地种植,产量比小麦稳定得多。对于这种作物,也要因地制宜安排一定的种植面积。
第五,全面安排与照顾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各方面的需要。
农业生产中,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要同时并举。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自给性生产部分占很大比重。除了少数地区,如某些主要经济作物产区,需要按照国家种植计划,保证尽可能多地供应国家商品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同时需要调进一部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外,其他一般地区,都应当保证供应国家对于商品粮食等产品的需要,并尽可能注意满足当地人民对于各种农产品的自给性需要。
农民对于农产品的需要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吃的需要,也有烧的需要;有人的需要,也有牲畜的需要;还有修盖房屋、编制席子和经营某些副业生产的需要等等。粮食品种要多样化,不能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各种粮食中含的养分不同,有的淀[diàn]粉多些,有的脂肪和蛋白质多些,需要较多品种的配搭,以利人民健康。各地人民的生活习惯不同,一地有一地的特殊爱好,如山东人喜欢吃煎饼、小豆腐等。此外,老人、小孩和产妇在吃的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安排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计划既要考虑高产与低产的粮食品种,也要照顾农民对不同粮食品种的需要。有些粮食作物虽然产量较低(如北方的谷子、小杂粮一般比甘薯的产量低),但它们是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要安排相当数量的种植面积。此外,还必须注意解决大牲畜饲草和农民烧柴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很低,大牲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饲料的供应直接影响大牲畜的发展。有些地方提出:安排粮食种植计划,既要注意多产粮食,又要考虑增加饲草,这是正确的。大部分农村的燃料主要取给于农作物秸秆。解决农民需要的燃料,除了供应少量煤炭外,在安排种植计划时,既要注意多收粮食,又要注意多收秸秆。
今年各地人民公社和生产队根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照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需要等原则,合理安排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正是安排种植计划的适当时机,仍须充分发动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由社员和生产队认真总结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正确的种植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