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采珠时节访合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03
第4版()
专栏:祖国的海岸线

采珠时节访合浦
李超基、金明琪
在广东南部合浦沿海一带,有着许多风平浪静的海湾。在那清澈见底的碧波深处,生长着一种叫做“珍珠贝”的生物。每逢秋季,渔民们就下海把它捕捞上来,开取贝内的珍珠。千百年来,捞取珠贝成为合浦海边渔民代代相传的事业。
一个深秋的早晨,我们穿过一道道绿色的防风林带,走过漫漫无边的沙滩,来到了合浦婆围公社珍珠养殖场。这里,是我国大陆的边缘,面临着南海的北部湾,隔海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相望。北部湾的海水,清澄碧绿,白色的浪花一阵紧接一阵地拍击海岸。海湾的一角,四周都打了木桩,围了胶丝网,这就是放养珍珠贝的养珠池。在养珠池对面的波浪起伏的海面上,二十多艘采珠的小艇正在捕捞珍珠贝。从前,这里的渔民祖祖辈辈都是潜水入海摸取珍珠贝的。现在,这种危险的做法废止了。他们改用拖网的办法来捕捞珍珠贝,每年都从外海捕捞一批铜钱大小的幼贝回来。婆围公社的珍珠养殖场从1958年建场以来,已经放养了七万多个珍珠贝。
合浦为什么多珠呢?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叫林元的年青渔民出海捕鱼,遇到狂风巨浪,跌落在茫茫的大海中。美丽的人鱼公主救了他,他们结成了夫妻,回到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青年渔民被贪官害死了,人鱼公主由于想念她的爱人,她的眼泪变成了一颗颗的珍珠,滚到大海的深处。人鱼公主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海中的珠贝,于是就将这些变成珍珠的眼泪吞下,用坚硬的壳保护起来。
这自然只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其实,合浦珠多有它的自然原因。合浦沿海一带水温比较高,底层布满了砂泥和小石,又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作为饵料。这些条件,都很适宜于珍珠贝的生存。珍珠贝在张开贝壳的时候,有些沙粒或小虫侵入贝体。贝体受到刺激,便分泌出珍珠液,将刺激物包围起来。几年以后,便形成珍珠。根据这个原理,将用人工制成的小核塞入母贝内,然后再将母贝用铁丝笼垂下海去养育,经过三五年之后,便长出珍珠。
我们参观了珍珠养殖场开贝取珠的情景。只见工作室里,摆着一筐筐盛满了珍珠贝的竹箩,在铺着大红纸的工作台上,放着几个雪白洁净的盘子。工人们一手拿着有半个手掌大的珍珠贝,一手拿着小刀,把珍珠贝撬[qiào]开,细心地从胎膜内取出珍珠来。取出来的珍珠,都放在盘内。有的珍珠,颜色像月光那样淡雅;几颗金黄色的珍珠,颜色却像傍晚的残阳那样艳丽;还有几颗人们称作“彩虹珠”的,仔细看去,珠子中心仿佛有一抹天上的彩虹。这些晶莹圆滑的珠子,在盘子里不停地滚动。工人们一边取珠,一边高兴地数着珍珠的数目。他们说,今年的珠贝产珠特别多,开十个就有七八个有珠,珍珠的成色也好,这是难得的好年成。人工培养的珍珠,也比去年长得好。
珍珠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来制成项练,镶嵌戒指、帽冠等贵重装饰品。而且还是珍贵的国药,它有清凉解毒、退热明目的效用,也是儿科常用的药材。珍珠贝肉是鲜美的食品。我们日常用的纽扣,也有一些是用珍珠贝壳为原料制成的。
由于珍珠有这许多用途,因此,我国在二千多年前,便开始在合浦采珠。历代帝王都派有“采珠太监”和官吏来到荒芜的南疆,监督渔民开采珍珠,选择精品运回宫室。明朝弘治年间,皇室征集了广东沿海一千多艘船到合浦捕捞珍珠贝。当时,采珠的渔民是用绳缆和石块缚住身体,沉下海底去捞取珍珠贝的。潜水时间一长,采珠人常常会被鲨鱼伤害,或者由于来不及出水而气绝死去。当时,大量开采珍珠,加深了沿海渔民的灾难。“万落千村半已残,竹房无瓦瓶无粟”,这是明代一位诗人对当时的悲惨情景的写照。珍珠的大量开采,使合浦的珠源渐渐枯竭。这里流传着“合浦珠还”的故事。据说:古时候,因为官吏贪暴,珠贝都迁到交趾(现在的越南)去了,后来廉洁的孟尝做了合浦太守,珠贝才重新回到合浦。《后汉书》里的《孟尝传》记载着这一段故事。过去,人们怀念孟尝,曾在县城东北修筑了一个“还珠亭”。
这是婆围渔村一个深秋的傍晚,夕阳映照着大海,映照着这充满生气的渔村。珍珠养殖场场长周洁热情地邀我们到他家里去。他端出一大盆珍珠贝肉请我们尝。我们吃贝肉的时候,发现了一颗没有取尽的珍珠。一位老渔民抚弄着我们吐出来的珍珠,笑着说,今年的珍珠真是多,又赶上这么好的年成,鱼虾也打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合浦珠还”啊!(附图片)
广东合浦珍珠养殖场的工人在检查珍珠贝的生长情况 罗渺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