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医药工作者的密友——记全国医学中心图书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06
第4版()
专栏:

  医药工作者的密友
  ——记全国医学中心图书馆
  熊世琦
当一个陌[mò]生人踏着石阶,第一次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全国医学中心图书馆)的大楼,一片无声无息的宁静会使他感到奇怪:“这里无人吗?”往里走,却见:楼上楼下每一个阅览室都坐满了人,有老一辈的专家在聚精会神地阅读,有些年轻大夫在埋头专注地抄写,有些医科大学高年级学生在书架前低声细语地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谈些什么……他马上警觉到自己刚进门时带来的那几步毫不介意的笨重的脚步声,在这里激起了不寻常的反应:有几双眼睛离开书本,注视着他,当他放轻了脚步,那几双眼睛又很快地回到书本上去了。
这个图书馆是医学科学院全体工作人员的亲密朋友,是全市和全国各地医药工作者借阅医药文献资料的理想场所。近几个月来,借阅书刊数量逐月增加。借书刊总量8月份为三千一百八十六本,平均每天一百多本,9月份为四千零八十本,平均每天一百三十多本,10月份前二十天增至三千二百九十三本,平均每天一百六十多本。上架书刊(主要是阅后放在架外的书)总数,8月份为一万四千四百三十九本,平均每天四百六十多本,9月份为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七本,平均每天六百一十多本,10月份前二十天增至一万七千八百五十本,平均每天八百九十多本。
这种新情况的出现是偶然的吗?一位研究人员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一有空就钻图书馆,经常了解国内外医药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和成就,尤其在目前,我们已在过去成就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研究计划,当我们在执行计划过程中或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除了依靠自己的实践和党领导下的集体力量外,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向国内外文献请教,这样,钻图书馆的时间就多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热心为读者服务,他们不会让一个读者失望而归。这个图书馆是国内外医药学知识的宝库,读者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这个图书馆的前身是抗战期间成立的伪中央卫生实验院图书馆和1921年成立的原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解放前藏书刊总量不到八万册,经过解放后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目前藏书刊总量激增至十七万三千多册,包括古今中外二十三种文字(中、英、俄、德、法、日、波、捷、意、西等)的医药学书刊。祖国医学保藏是这里藏书特点之一,其中仅木板线装书即达一千二百多部,有些还是明朝版和清朝版的珍本。这里收藏有世界各主要国家中有名的现代医药学期刊四千四百种,其中有三百多种是整套的装订本,如1887年开始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823年开始的美国医学会会志,1857年开始的英国医学学报,1836年开始的法国医学科学院院报以及英、美、法、德各国化学会会志等。除纸型书刊外,这里还藏有一百二十种英文医学期刊的显微卡片,三十一种其他期刊和学术报告的显微卡片。这里所藏书刊采取开架式的方法,除书库藏书外,读者可以从两层楼的任何书架上选取自己需要的书刊,如果是生疏的读者,自然有熟练的工作人员会给你以及时的帮助。不久前,一位工作人员帮助一位远道来的科学工作者找到了一篇急需的但在别处没有找到的重要文献,并帮助他把所需要的部分用打字机摘录下来。
为了更好地为全国医药科学研究、医疗和教学工作服务,医学中心图书馆与全国五十三个医学图书馆建立了业务上的联系。1960年内全馆人员在全国兄弟图书馆支持下突击完成了全国医学图书联合目录的编制工作,这对开展馆际互借、促进图书交流起了不小作用。为了支援和帮助全国各医学兄弟图书馆的发展,1958年以来,先后清理出过去积存的复本或不用书刊八万多册,送给各兄弟单位,特别优先照顾到边远地区新建的医学图书馆。此外,过去几年来还为各兄弟图书馆照相复制一定数量他们所需要的珍贵文献。
为适应当前的形势和广大读者的要求,图书馆领导同志最近召开了一个有各单位读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更好地为医药工作者服务,广泛征求了意见。根据群众意见,全馆工作人员进行了热烈认真的讨论,并开始作了一些新的改进。如适当延长开馆时间,建立和健全了一些便利读者借阅书刊的制度,在人力安排上作了新的调整,着重加强了和读者接触最多的阅览组,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附图片)
清华大学专业参考书阅览室出纳员姚金霄,她除了努力熟悉图书分类法外,还学习有关各类专业书的知识,积极配合教学,帮助师生找到需要的参考书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