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能听又能赏——从蝴蝶夫人的咏叹调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08
第6版()
专栏:听乐扎记

  能听又能赏
  ——从蝴蝶夫人的咏叹调谈起
  李凌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能听不能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李颀:《听万安善吹觱篥歌》
*飚[biāo]、颀[qí]、觱篥[bì-lì]
这几句诗是描写一种新的乐器(觱篥即今之管子)介绍给听众,虽然有像万安善这样高的才艺,在音乐中能春能秋,时悲时喜,使在座的人感动得落泪了,而许多人只能听,无法赏识它的奥妙,因而一个名家的艺术,得不到更多的共鸣,白白地在狂风中飘散了。
这种情形,在听一些比较复杂的乐曲,也常常出现。像中央歌剧舞剧院最近演出的《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当晴朗的一天》,有些人因为有译词可参考,也能明白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节,但除此之外,能够鉴赏的东西就不多了。
一个演员的歌唱,除开音准、音高、音量变化、用气等等基本功夫之外,还要注意许多东西。创造的艺术的高、低、深、浅,关系到好些方面。
首先是情真、情深。是“唱歌兼唱情”呢,还是“唱歌唯唱声”?是歌情亲切、深刻,体会得细致入微呢,还是浮光掠影?是把人物情节表现切贴得体呢,还是饰过其美?……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作。
当蝴蝶夫人歌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她的丈夫平柯桐已经变了心,并且带了重婚妻子回到日本,打算把他和蝴蝶夫人所生的孩子抢走。而蝴蝶夫人还在迷梦中,她天天盼望他归来,想得发呆了。当她听到美国兵舰进港的炮声,立刻换上了他们结婚时所穿的衣服,走到门边等着丈夫归来。她有许多痴想,自言自语,好像真正看到他在呼唤她……
那时,她虽然非常激动,却能自持。她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这种处境,和她当时的精神状态,唱得淡如止水,无动于衷,不对,如果过分渲染她那痛苦欲狂的一面,也是不够适当的。
凡此种种,就要看演员自己对角色、人物的遭逢、心理等等分析是否精透、深澈、细致、准确、得体。她所花的心思越多,埋得越深,就会得到更高的效果。
其次,是演员对歌唱的意境创造、行腔、用音,是浓是淡;哪里轻盈,哪里焦急;应缓应速,宜柔宜刚;须松须紧,当热当冷……,都要设计得很适当周详才行。我听过李晋纬、罗欣祖、梁美珍三人演唱过这首歌曲,罗一般的着墨设色较浓,偏于激动;李、梁开始较为轻清娴静,似乎更能描绘出蝴蝶夫人那种柔情、梦幻、殷念、缠绵的心思。
再次,音调的性格和歌唱的韵味的捉摸和创拟,这关系到剧中人物的个性、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演员自己的特色。有时某些演员的歌音和角色的性格有差异,就必须略为约束和改变自己的歌音的个性,使之适合角色的特点。蝴蝶夫人是一个善良、柔美、对爱情无限忠心的人;她经受了许多折磨,只是为了爱她的丈夫,到最后明白了被骗,她才毅然用自杀来了结自己的悲惨的命运。作曲家普西尼的音乐的特性虽是华美,却并不过分穠纤。三位歌唱者的风格,虽然不是已经很成熟,却是有区别的。罗爽朗、嘹亮,李轻柔、优美,梁原是比较刚健、有力,但她在此曲中,却唱得纤细、柔情,以此曲此人来说,我认为李、梁处理得更为适切。
此外,演员对歌唱外国歌曲的音乐语言的语法,和歌词译成中文以后的语法问题,也应讲究。她们三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做到比较优美而清晰地表现了中文语言特点,而又没有减薄了原曲的音乐曲调的完整性,演唱得比较亲切动人。
当然,要再进一步要求的话,就是对声音音色的应用。最好是一个演员的音色非常丰富,他会使用自己各种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多样的意境和恋情。像大声乐家纪利,声音的变化多到五六种,有时骤然一听,很难知道是一个人唱的。
因之,同样的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名手演唱中,就会有不同的美感和特点。所谓能听又赏识,就是说比听得懂它的内容之外,还能鉴赏、品评一个演员的艺术造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