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河南科学研究机关举办学术讨论会 农民专家参加学术争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11
第1版()
专栏:

河南科学研究机关举办学术讨论会
农民专家参加学术争鸣
这些农民专家都是有几十年农业生产经验的老农,对农业上的某一种学问有特别的爱好,这几年在生产实践中作出了研究成果。他们谈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得,提供了本地区作物生长的特殊规律
新华社郑州10日电 河南省的一些农业土专家以自己的生产经验和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争鸣,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最近两个月来,在河南省有关的科学研究机关连续举办的几次学术讨论会上,河南省知名的土专家龚文生、刘应祥、王木、胡福林、李振华等和大学教授、专业科学工作者一起,参加讨论,这些土专家都是对农业上的某一种学问有着特别的爱好和研究,并且有几十年农业生产经验的老农。他们在这些讨论会上,谈出了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和成果,提供了本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所形成的作物生长的特殊规律。
在“小麦的群体结构”讨论会上,内乡县有三十多年育种经验的土专家龚文生主张小麦应该稀植,特别是肥沃土地更要稀植,偃[yǎn]师县对防止小麦倒伏有经验的土专家刘应祥则主张小麦应该密植,特别是肥沃土地更要密植。龚文生还主张依靠分蘖来增加产量,而刘应祥则主张依靠主茎。龚文生在自己的试验田里长期研究观察的结果,证实好地由于水、肥和土质条件的优越,能充分发挥小麦的分蘖特点。他的小麦生长记录本中,记录了一棵小麦一般能分蘖十五六个,而且主茎两边的两个大分蘖和主茎穗子一样粗大。去年他的一块五分地的试验田,只下种五斤,结果收获了四百五十斤小麦,而且正是由于分蘖多,所以没有倒伏。刘应祥不同意龚文生的意见,他详细地叙述了自己所在的岳滩生产队从单干户到高级社年年增产的情况,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播种量随着土地肥沃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他主张好地必须有相适应的足够的种子,争取全苗,依靠主茎,才能保证好收成。他自己所在的岳滩生产队每亩播种量一般都在十五斤左右。
两位土专家的不同意见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科学工作者最后认为,他们两人的意见实际上没有根本的分歧。龚文生所在的地方是豫南,那里气温和土质条件比豫西刘应祥那里的好,因此有可能稀植,依靠分蘖来多打粮;刘应祥的主张也有道理。他们的意见促使到会者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正确贯彻合理密植问题。
河南省的许多农业土专家这几年来联系生产实践作出了不少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贫农出身的农民龚文生,解放前对培育小麦良种就有兴趣,解放后,在最近的十年中,他培育出三十多个小麦优良品种,其中用八年时间培育的“内乡五号”已在全省推广。他和国内许多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建立了联系,供给他们研究资料,并从这些机关取得技术上的帮助。现在,县里为他设立了研究室,他正在继续培育更合乎理想的小麦品种。刘应祥从领导互助组开始,就热心于小麦栽培方面的研究,他一向主张密植,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小麦的倒伏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和河南农业科学研究部门,都系统地总结过他的研究心得和经验。现在他也在精心培植小麦品种,并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继续探讨小麦栽培方面的问题。植棉土专家王木为了研究和掌握棉虫的成长规律和防治办法,日日夜夜地守在自己试验田旁边的土窑里,常常在夜间爬在棉地里观察棉虫的活动。他曾试制成功一种名叫“三合剂”的杀虫药。现在他的试验田里已经有了一个小小的试验室,他的那块棉花试验田,在指挥全生产队的棉花生产中起了良好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