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畜牧战线上的“杨家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14
第2版()
专栏:

畜牧战线上的“杨家将”
本报记者 吴中群 河北日报记者 周志清
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公社东福地大队,有个叫杨进业的社员,今年六十二岁,谁都知道他是个有名的配骡能手。公社化后,为了发展大牲畜,他又把自己的五个儿子、儿媳妇和孙子们都培养成为熟练的配种员,四年中他们爷儿几个,培育了七百多头驴骡。他们一家成了畜牧业战线上的“杨家将”。
深秋的一天,我们来到东福地大队。这里几乎到处都有驴骡,拉庄稼、送公粮、耕田的都是驴骡,在山岗上放牧的母驴都跟着小骡驹。大队干部告诉我们:公社化前,东福地大队仅有六头毛驴,那时耕起地来,驴一半,人一半,只见驴蹄印,少见大车辙。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头驴骡,拉车耕地一头顶三四头驴,对生产的支持可大啦。说起驴骡,他不由得便谈起了杨进业。
杨进业从十五岁就开始了配种员的生活,有三十多年是靠配骡配马维持当时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解放前,人们看不起配种工作,一些富人叫他“下三烂”,到处受人轻视。解放后,杨进业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他的劳动成果受到群众的赞扬,1957年被选为省的劳动模范,公社化后又当选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杨进业想想过去,看看今天,对党怀着无限感激,决心把自己的终身献给畜牧事业。特别是当他看到附近村庄有许多驴,气力小,干活软弱,就动员大家大力发展驴骡。
杨进业懂得,要发展驴骡,必须把群众发动起来,把技术和经验传给后一代。为此,1957年他首先从自己的儿子教起。经过一段时间,他的五个儿子杨清、杨绪、杨恒、杨胜、杨力等,先后学会了配种技术。为了巩固下一代从事配种工作的信心,他还不断用忆苦思甜的方法教育儿子提高思想认识,让他们努力为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
杨进业虽然是个有丰富经验的老配种员,但他从未满足过去。在“土法不丢,洋法吸收”的思想指导下,他积极学习人工授精配种办法。现在他的次子杨绪,四儿子杨胜和四媳妇苏秀英,都已学会了人工采精、检查、输精等全套或部分技术。在他们共同努力下,今年这个队已经添了人工授精的洋马驹。
杨进业为加速发展骡子,他热心帮助附近村庄许多愿意学习配种技术的人。几年来,他已培养了三十多名出色的配种员。
杨进业现在已经被党接受为预备党员了。他兴奋地说:“我一定要在畜牧业战线上好好工作,把自己的技术贡献给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