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谈尊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15
第6版()
专栏:

谈尊老
贺青
过去曾经流行一句话,叫做“人老花黄不值钱”。这话反映了旧社会里潦倒终生的贫苦老人的悲惨境遇,带着一股辛酸味。
在新社会,尊重老人,已成为社会风尚。而且现在的老人,不只被尊敬,能够“老有所终”,安心度过自己的晚年。老人们的作用,也受到社会的重视,得以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老前辈——老工人,老农民,老教师,老科学家,老艺术家,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当然,恐怕也不能说,现在的青年尊老已经做得很够了。今年9月间,在一个生产大队里,我们曾经统计过,这个大队十一个生产队,有七个队的队长都是极年轻的小伙子,群众称之为“新仔[zǎi]”。其中有些人自己缺乏种田的经验,又不尊重老农的意见,以致有两个队把部分晚造的谷种当作早造的播下去,共插了几十亩地。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季节已届白露,晚造的禾苗都转青了,但那几十亩地的“早造”禾苗尚未抽穗扬花。
人活到一定年纪就要衰老、死亡,这是一种自然法则,不能抗拒。但年纪老的人,阅历广,经验多。正像有些老人训斥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所说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老人家年龄大,直接经验也就丰富。他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老”。昔日管仲从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中途迷路,管仲便对桓公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便放开老马,人随在后面,终于找到道路。这“老马识途”的故事,不正好说明“老”也有其极为有用的一面吗?而我们很多事情,特别是种田这门活,至今生产条件一般都还没有大的改变,过去怎么做,现在大体上还是怎么做,因而老经验就更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这些老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愿意尊老,就无异于把财富白白丢掉。
再说,社会主义建设是全民的事业,老人也是有其一份的。很多老人,年纪虽老,心却是年轻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像福建省建阳县小湖公社六十二岁的社员黄仁盛,不怕重重困难,带领其他一些社员把一个荒芜贫瘠的山岗建设成为全县第一茶山。这些老前辈,多么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在尊重老前辈,尊重有经验有知识的人,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有益的经验中,一定能胜利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