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风暴中的海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16
第6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风暴中的海燕
陆拂为
在蔚蓝的东海上,活跃着一群年青人。他们是舟山流动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从这些年青、红润、欢愉的脸庞上,人们很难想像:他们经受过无数次暴风巨浪的严峻考验,对渔民的安全和生产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在浩浩茫茫、无遮无拦的大海上,气象的变幻特别频繁复杂。观测员张崇好是了解海况的“眼睛”。他常年生活在渔船上,船老大都亲密地把他当儿子看待:教会他怎样撒网和起网,告诉他自己观测风云的经验。有一天夜晚,狂风怒吼,雷电轰鸣,他昂然屹[yì]立在舱板上。突然,船舷一个颠簸,横浪呼啸窜进船舱。他不顾危险,奋身追踪进去,把手摇报话机紧紧包住。一浪刚过,他抱起报话机换个地方,立刻摇动机器,呼唤台部的呼号。他报告说:有十几条木帆船漂泊在风浪里请求援助。并详尽地叙述风向、风速、浪高、浪长和渔民对气象变化的预测……。这些重要情况很快转达到渔场指挥部,大批机动船出海抢救了。
如果说,观测员是气象台的“千里眼”;那么,报务员就是气象台的“顺风耳”。他们日夜守着收报机,收听国内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天气公报。有一天,他们随着指挥船出海,遇到强烈的阵风。庞大的指挥船在风浪里打哆嗦、猛摇晃,电池和通讯器材都从桌上跌落到舱板上。四个报务员中有三个晕船了,但是他们知道:在这危急关头,情况特别重要。大家用坚强的意志克制住难忍的晕眩;颠簸的舱里坐不稳,就伏身在长椅上,一手拿杯一手拿笔,边呕吐边抄报……。这时,指挥部正召开紧急无线电话会议,为避开强烈的电波干扰,报务组长情急智生:把收报机的天线拆下,把接线柱含在嘴里,让身体起导体和天线的作用……。
1959年12月8日,雨雾弥漫着舟山群岛。渔谚说:“雨雾东风不拢洋(靠岸),挫转西风叫爹娘”。有经验的船老大纷纷进港避风。但是,预报员在大天气图上却看不出有大风来袭的征兆,当风逐渐增强到七级时,他们仍然书生气地认为:此风无来源,很快会消失。结果,八级阵风连续刮了八个小时。由于渔场指挥部及时作了避风指示,这次舟山就地发生的低气压形成的狂风,才没有造成危害,但对海洋气象员们却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从此,他们决心向群众学习,搜集在渔民中广泛流传的风暴日期和天气谚语,细致地加以检验、印证和应用。许多富有气象经验的船老大还被邀请来参加天气会商。
去冬,带鱼旺发,千万渔民集中嵊[shèng]泗渔场鏖[áo]战方酣。气象台突然宣布傍晚将来大风。渔场指挥部要求流动气象台严密注意可能起变化的气象因素,及时作出准确的预报补充订正。于是,紧张的战斗开始了:观测员一次又一次的报告远海波浪运动的情况,报务员仔细网罗传播气象消息的电波,大家欣喜地发现:北方的冷空气受暖流的影响,南下的速度正在减慢,会商后发布补充订正:预报大风将在第二天的清晨左右到达。指挥部就指示机动船原地生产待命,木帆船转移近海追捕。县委书记老王对海洋气象员说:“旺发时刻的一分一秒,对渔民都意味着成千上万的鲜鱼。早进港会使生产受损失,迟返航又可能影响安全。现在,大家信任地注视你们:要求预报高度的精确,不要用左右这样的字眼。”一股热流在大家的心里翻腾,他们奋战了一个通宵,对正在不断变化的气象情况,作了缜[zhěn]密的研究分析,最后信心百倍地作了报告。指挥部据此及时发了避风指示。果然,人们从大自然那里赢得了一场辉煌胜利:满载的渔船全部安全返港,千百万渔人已抓紧风暴来临前的时刻,多捕获了六万担肥美的带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