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提倡这种不断前进的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18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提倡这种不断前进的精神
煤炭生产和其它工业生产不同。一个方面,它是在井下采掘,这种生产方式,决定它必须经常变更工作地点;另一个方面,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制约,而这些自然条件又有着千变万化,事先难以完全预料。在这种自然条件发生意外变化,或者在经常移动掌子面的时刻,生产一定要受到一些影响,不能均衡出煤。人们把这种自然条件变化造成的减产和窝工,看成是难以改变的“常规”。本溪煤矿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建立了小型采煤预备队,就打破了这种“常规”。这给我们组织煤矿生产又发掘出一个新的增产潜力。
为什么小型采煤预备队能够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因为本溪煤矿的职工深入生产过程调查研究,终于找到了自然条件变化的规律,那就是:移掌子的时候,必须在旧掌子里快收尾,在新掌子里提前准备;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也必须有应变的力量。因为对于自然条件变化的情况摸清了,从而组成了小型预备队,专门从事这种不固定的辅助工作。这就是以灵活的劳动组织应付多变的自然条件,变被动为主动,保证了煤炭均衡生产。
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组织小型预备队,并没有增加工人增加设备,而是在原有的采煤队里抽出一部分人来组成这个新的队伍。这在一般人看起来好像不可能有什么更大的效果。可是,为什么他们未增人却增产了呢?这是因为过去劳动组织的缺点,是新老工人都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煤层变化和移掌子时劳动力有很大的浪费;组成小型预备队以后,就能够各展所长,新工人可以集中力量打风镐,挥大锹,打主攻,老工人可以一心去做技术性强的活,作好辅助工作。这是一种更合理的分工合作,这种新的协作自然会产生新的力量。
学习本溪煤矿的经验并不是一律都要组织小型采煤预备队,而是要学习他们那种不断前进、调查研究、从实际条件出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使各个煤矿的生产面貌不断改观,并且创造出更多的好经验。
(摘自《辽宁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