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涨渡湖农场勤俭办场年年增收 六年来上交利润已超过国家投资一倍;今年全场职工平均每人产粮六千多斤,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商品粮增加75%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19
第2版()
专栏:

涨渡湖农场勤俭办场年年增收
六年来上交利润已超过国家投资一倍;今年全场职工平均每人产粮六千多斤,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商品粮增加75%
据新华社讯 新华社记者曲一凡报道:湖北省国营涨渡湖农场。今年的生产建设获得了更加出色的成绩,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交出的商品粮食比去年增加了75%,上缴利润四十万零六千元,超过全年上缴利润计划指标45%。如果按全场现有职工五百七十八人平均计算:今年每人生产粮食六千一百一十斤,其中商品粮三千七百斤,每人平均收益一千八百六十四元,其中上缴利润七百零二元。
这个农场自1956年以来,由国家投资四十一万七千六百元,但农场上缴给国家的利润则有九十四万四千五百元,向国家交纳的商品粮食达四百六十九万多斤,同时垦荒一万八千多亩,积累的固定资产和资金总值一百九十多万元。
涨渡湖农场在新洲县举水平原的涨渡湖边,原是一片纵长四十多华里的荒湖滩,每年湖水夏涨秋落,遍地芦苇。1954年和1955年,湖北省农业部门曾在这里试办农场,不料,连着两年发大水,庄稼有种无收,房屋也被淹毁,严重亏了本。中共新洲县委派来新的场长,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心齐干劲足,从1956年重新把农场办起来了。
在连遭两次洪水冲刷的湖地上办农场,困难很多。资金缺乏,连工资都发不出,工人们却说:“不给工资也要把农场办起来!”没有房子住,他们就在举水堤上用树枝、茅草搭人字棚,天气冷了,大家夜里挤在一起睡。没有机器,就用牛拉犁,一面开荒,一面播种。就这样,在重重困难中把农场办起来。后来国家拨给他们四十多万元资金,依靠这笔资金,边生产、边建设,陆续添置拖拉机六台和其他各种机械四十多部。
这个农场的职工们通过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逐步摸清了当地自然条件,步步向荒湖挺进。他们在历年秋后到第二年初夏的枯水季节里,千方百计地扩大夏收作物种植面积。根据湖滩地势高低、潮水起落迟早,和各项作物不同的收获季节,巧安排茬口。低洼滩地种上油菜、大麦等早熟作物,在入夏湖水起涨时,就能收割了。较高的滩地种小麦,赶在夏季大汛期也成熟了。
种湖滩地,最要紧的是抢住季节,才能免遭洪水迫害。农场每逢麦收和秋收秋耕,全场干部和工人,全部机械力量,都全力以赴地投入抢收或抢种的紧张战斗。往往是前面割着麦子,后面赶来了洪水。他们还尽可能利用各种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尽管农场的劳动力比较少,耕地面积又不断地扩大,但作物单位产量仍逐年提高。今年夏收中的七千亩熟地,平均亩产达到二百一十三斤,比去年的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13%。
这个农场在大力开垦湖荒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还经常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及时安排和调整多种经营生产。现在已经有畜牧场、养蜂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和砖瓦厂。畜牧场大力繁殖良种猪,仅今年就卖给附近农村七百九十五头仔[zǎi]猪。
这个农场虽然生产发展很快,收入年年扩大,但是全场职工却六年如一日地坚持“勤俭办场”的方针,厉行增产节约。畜牧、养蜂、加工、建筑和机务等单位,使用人力也十分注意精干。工人们自豪地说:“在我们农场里,一人干三人的活。”许多工人都成为“一专多能”的生产能手。如有些拖拉机驾驶员,下了机子是修配工,农闲时又成为基建工、搬运工。
农场基本建设的一贯方针,凡是有利生产的,就积极去办,非生产性的因陋就简,可建可不建的,坚决不建。农场近两年盖了不少的红砖洋瓦的新房子,全是给机务队、修配厂、加工场、畜牧场等重要生产部门使用的,各作业区和生产队办公室及工人宿舍,至今还住在几经修补的茅棚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