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饲草充足 槽头兴旺——贾村公社大甲大队饲草由不足到有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0
第2版()
专栏:

饲草充足 槽头兴旺
——贾村公社大甲大队饲草由不足到有余
王德昌 谢华 杨国声
山西万荣县贾村公社大甲大队大牲畜发展很快。到今年11月25日为止,牛、驴、骡、马大牲畜的累计数字,已由1957年的一百二十一头,发展到二百四十三头,增长一倍以上。除近三年出售三十九头和正常淘汰十五头以外,眼前实际圈[juàn]存牲畜一百八十九头,平均每户占一点二头,每头牲畜平均耕地二十二亩。现在全部牲畜都比较肥壮,没有三四类膘。
这个大队的大牲畜,能够较快的发展,除了贯彻政策调动了社员积极性以外,大队注意解决饲草问题,使饲草由不足变有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个大队是怎样解决饲草不足的呢?
向群众求真理
大甲大队在1956年合作社时期,就出现了饲草不足的问题。这一年牲畜缺草吃,瘦弱死亡现象很严重。全大队三十五头适龄母畜,只繁殖了二十五头幼畜,却死亡了三十一头大小牲畜。生不抵死,亏了老本。1957年初,大队计算,这一年又缺草八万多斤,有的干部和社员便主张把多余的牲畜卖掉;有的则认为:畜多肥多粮多草多,应该多养。究竟哪种主张对?党支部召开了群众大会,让社员讨论决定。开始有个青年人发言说:“以前咱村只有一百零八头牲口,现在增加到一百二十头,而土地还是那么些,增加牲口不增加地,叫牲口吃风不成?我看不如出卖一些,才不至于闹草荒。”没等青年人说完,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玉生爹说话了,他说:“你说的话,我可不赞成。1949年,我家种四十亩地,养一头牛,草也没长余。到了1952年,养了三头牲口,平均十三亩多地一头牲口,草仍然够吃了。这是什么原因?我看还是‘畜多粪多粮多草更多’。牲口不能卖。”畜牧股长李弘德也开了腔:“咱村短下这么多草,我看不能光怨地产得少,人照料不到也有份。去年搧出来的麦衣,照料不周,被雨淋坏了,光这一项就糟蹋了二十多万斤草。这还能不短草吗?”老饲养员李乾顺接着说:“牲口瘦弱死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喂养没计划,碰见什么吃什么,牲口不愿吃,自然不爱长膘。”大家讨论一阵,最后弄通了三个道理:一是要解决缺草缺料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向地里要;要向地里要草要料,就得给土地加工加肥;要多加工加肥,就得多养牲口。因此,牲口要养不能卖。二是有了饲草饲料,必须保管好,保管不好,就像无底洞,有多少也填不满。三是牲口吃草也和人吃饭一样,必须有个计划,合理调剂,不然吃不好还要浪费饲草。
讨论以后,干部们当即组织劳力出外突击割草,从信用社贷款买草,解决了当时饲草不足的困难;同时,从1958年开始,大队按照上述三条办法,狠抓了饲草工作。
广开门路多产饲草
广开门路多产多收,是解决牲畜饲草饲料不足的关键。他们在这方面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第一、大队针对各生产队实行了以粮定草的制度。具体办法是:大队要求各队在订出产粮指标的同时,也要订出产草计划,如每产一百斤麦子要产草一百斤,每产一百斤谷子要产草一百三十斤。大队根据计划完成情况,实行评比奖励。这样就调动了生产队和社员精细管理收获粮草的积极性。今年各队从集体地里收获的饲草超过原计划15%,比去年增加九万多斤。
第二、实行苜蓿[mù-xu]和粮食作物轮作,适当扩大苜蓿种植面积,苜蓿产量高,还能肥田。因此,他们从1958年以来,就适当扩种了苜蓿。目前全大队每头牲畜平均有一亩八分苜蓿。
第三、打野草。自1958年后,在每年青草旺盛季节,各队都有计划的组织和安排劳动力,采用长年和临时突击相结合的办法,打贮青草。实行定地点、定报酬、定任务、定奖励的“四定一奖”办法。
第四、互通有无,等价交换,调剂余缺。
分别情况 加强管理
“保草就是保畜,保畜就是保粮”。这个大队在狠抓饲草生产的同时,还领导各生产队加强了饲草保管工作:
一是加强了苜蓿的管理工作。各生产队把苜蓿地按每个饲养室牲畜多少、种类、大小,分拨给每个饲养室,由饲养员从锄到耕、从割到晒、再到保存,一竿子包到底。这样,大大加强了饲养员的责任心,都主动地、及时地精心加工管理苜蓿。饲养员想叫牲畜多增膘,就想尽办法提高苜蓿产量。1957年前,平均每亩苜蓿地只产干苜蓿三百五十斤,现在已提高到五百二十斤。
二是各生产队确定几个社员,长年包干管理本队饲草。他们对不同饲草进行不同的管理。麦秸、秋草垛成长方形,南北向,可以防止北风吹。垛基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垛好后,下部用泥糊上二至三尺高,垛顶也用泥糊上一层。群众把这叫做“穿靴戴帽”。麦衣、豆角皮等一些碎饲草,放入专库保存。由于加强了保管工作,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发生过大批沤[òu]烂现象。
计划用草 节约用草
管好草还必须用好草。在这方面他们做到了:
一、各生产队每年收麦后,都及早订出一年草料安排计划,早准备、早安排。具体办法是:根据现有的牲畜和预计生产的幼畜,计算出共需饲草的斤数,同可产饲草(包括社员投草在内)的数量,作一对照,如果缺草,就有计划地发动社员打贮野草,做到早动手,早安排;如果有余也要在青草旺盛季节适当打些野草,做到调剂花样、以丰补歉、留有后备。
二、因畜喂养。饲养员接受“同样草,同样料,不同喂法不同膘”的经验教训,加工细作饲草,软草做到不过寸,硬草一寸铡三刀;对牲口什么季节吃什么草,也作了规划。如农忙时多搭配些细草,农闲时多搭配些粗草;夏秋青草旺盛,多吃青草,麦衣容易上火放在冬天喂。同时,又按牛、驴、骡、马的不同脾胃,口齿大小,该吃啥草喂啥草,合理调剂、分别对待。
三、节约饲草。各生产队对饲养员实行了“以畜定草,保证膘情,节约奖励”的办法。凡饲养员在保证牲畜膘情的前提下,节约了饲草,都给一定的奖励,浪费的给以适当处罚。为了保证奖惩兑现,他们实行了月评比、季奖励、年总结的评比检查制度。这样,饲养员们在保证喂饱牲畜的前提下,普遍注意了节约饲草。每个饲养室都备有细筛,过去对草只粗筛一筛,剩下沤粪,现在粗筛一遍再细筛一遍;过去剩下的长草都烧了,现在铡短又喂了牲畜。有的队和饲养室对牲畜吃剩下的草节,经过加工压碎后掺些草料再喂。这些办法既省草,牲畜又长膘。
大甲大队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饲草已由不足变有余,今年就可节余六万多斤。从这个大队的经验来看,收好、管好、用好饲草,三项工作缺一不可。要做好这三项工作,在对社员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领导,贯彻政策、保证奖惩兑现,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