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苏联老乐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2
第6版()
专栏:

苏联老乐师
陈岳
莫斯科音乐剧院舞台上绛色的丝绒帷幕慢慢地落下来,观众久久地沉醉在对刚才的剧情的回忆中。等到大厅里的灯光一亮,掌声才像决了堤的洪汛一样爆发起来。这是中国中央歌剧舞剧院在莫斯科演出民族舞剧《小刀会》的最后一场。
趁着休息的时候,我特地走到舞台前面的音乐池旁边去,想看一看我们的管弦乐队。因为这次成功的演出,不能不说优美的音乐是占了很大的功劳的。出人意料的是:等我走到音乐池旁边一看,这个乐队除了指挥和其中的一位操打击乐的乐师是中国同志以外,其余都是白发苍苍的苏联老乐师。我正要向靠近我跟前的一位苏联乐师打听他们是哪个剧院的乐队时,忽然从旁边伸过一只粗壮有力的手来搭在我的手上。我定睛一看,却是一位须发斑白的苏联乐师,粗眉毛下面,一双像海水一样深蓝的眼睛炯炯[jiǒng-jiǒng]发光。我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一时又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老人似乎已经看出了我的窘意,微笑着说:
“不记得了吗,我们曾经在中国见过面。”
经他这么一提,我才想起来。
那是在1959年十月革命节前夕,我国首都各界九千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与苏联朋友欢度节日的夜晚。前往参加我国十周年国庆、作访问演出的苏联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和管弦乐队在晚会上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而最令人难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两位演员同苏联艺术家合作演出了苏联舞剧《斯大林格勒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杜洛娃用中国的竖琴演奏了中国作曲家贺绿汀[tīng]的《摇篮曲》。这些象征着中苏两国艺术家友谊和艺术结晶的表演轰动了整个会场,《莫斯科—北京》的歌声响彻在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就在那个晚上,我认识了这位老乐师。
“喔,真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见到您。可是……,您不是在大剧院工作的吗?”
老人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次中国歌剧舞剧院来苏联访问演出,由苏联方面准备乐队。苏联国家大剧院的管弦乐队有一些最有经验的老乐师,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已经年迈退休了。可是一听说中国的舞剧团要来,他们都很高兴,因为能把自己永葆青春的艺术献给兄弟的友谊,是一生最大的幸福,他们都要求重新参加演出,有一位老乐师听说这次演出的舞剧音乐中没有他所演奏的那种乐器的乐谱,他要求中国乐队指挥,无论如何要替他写上几行,好让他参加演出。
“乐队一共七十一个人,几乎全部是退休了的老音乐家。”老人兴致勃勃地说。
“你们演奏得真好啊!要不是我亲眼看到,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一支外国的乐队在演奏。”
老人谦逊地笑了笑,没有回答。过了一会,他又说:
“是的。我很喜欢你们的艺术。前几天演《雷峰塔》,听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杭州。我到过杭州,它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
接着,老人又谈到梅兰芳同志的逝世以及两年前他们在中国会见时的情景等等。虽然我和这位老人只是有过一面之交,可是,却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有着一肚子的话说不完似的。
大厅的灯又熄了。绛色的丝绒帷幕揭开了《小刀会》起义的另一诗章。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禁时常把视线转到音乐池里去寻找我的那位老朋友。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在我看来,他们七十一个人似乎都是一个模样。忽然,舞台上的灯光一闪,火光刀影中,我恍惚地看见,那七十一位白发苍苍、精神奕[yì]然的苏联老战士骑着骏马,挥舞着军刀,参加了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幅壮丽的图景引起了我无限的沉思。
革命战争和建设的风霜飞满了这些老音乐家的鬓发。他们歌唱过英勇的《十二月党人》和《伊凡·苏萨宁》,他们歌唱过列宁的名字和《斯大林格勒人》,昨天,他们把苏维埃人的心带给了北京;今天,他们又为莫斯科人带来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他们在高唱《莫斯科—北京》:“在伏尔加能听得见扬子江……”听,这不是扬子江的浪涛流过苏联艺术家心灵的声音么?它流经艺术家的琴弦,又流进了千万个苏联观众的心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