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岭南第一关——梅开季节访梅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4
第4版()
专栏:游记

岭南第一关
——梅开季节访梅岭
 徐续
梅岭,一向以梅花知名,古代陆凯折梅寄赠友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梅岭的得名,有说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梅鋗[xuān]曾在岭上住过的关系,又有说是岭上自古多梅花的缘故。梅岭南北地势不同,气温有异,岭南的梅花先开,岭北后开,即所谓“南枝既落,北枝始开”。每年隆冬腊月,梅花浴寒怒放,红梅与白梅交映,是梅岭的自然美景。
梅岭属南岭山系,一称大庾[yú]岭,与都庞、萌渚[zhǔ]、越城、骑田合称五岭,它们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梅岭居五岭最东,地当粤赣要冲,自古就是入岭南孔道。
梅岭位于南雄县迤[yǐ]北。从县城乘搭韶赣公路汽车向梅岭进发,沿途看到一条鹅卵石砌成的古驿[yì]道,与公路线时开时合,过去未辟公路,旅人南来北往,都得经由那条驿路越过梅岭。
我们在梅岭南麓的“钟鼓岩”开始舍车步行上岭。这条岭路开凿了山峡铺上去,路面滑而陡。清泉从脚下流过,听似有声又似无声。两旁的崖壁,不时闪过一株、两株、三五株梅树,有些梅树都很古老,但在严寒的季节里,仍然开放出清丽的梅花。
经“来雁亭”、“六祖庙”,已快到岭头了。路旁一间古寺,额书“云封古寺”,它原称“挂角寺”。我们在这里喝了清香的“梅岭茶”。
纪念张九龄的文献祠和古寺连在一起,当地人叫它做“丞相殿”。张九龄是曲江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他为适应当时对海外通商日趋频繁的情况,倡议和主持了梅岭这条道路的开凿工程,化荆棘为通途,对岭南的经济发展起了作用。文献祠遗址的几块石刻,有前人题下的描写岭路雄峻和颂扬张九龄的诗篇,如“一径高盘积翠巅,雄关扼险锁南天。马嘶人语空山里,月落猿啼古寺前。岭际松涛奔万壑,驿边梅干老千年。自从路辟张文献,海国于今净瘴烟。”很有意境。挂角寺外一块明碑,笔势飞舞,其中有“岁晚风霜逐雁云,山回横浦带余曛。粤城路自凌江入,天地界从梅岭分”的句子,更是极力烘托梅岭的山川形胜。
从挂角寺直登“梅关”,眼前出现一个凿开的隘[ǎi]口,两边岩石嶙峋,似有当年斧凿的痕迹。一千二百多年前,人们使用着粗陋的铁器,把岩石打通一个隘口,那是多么艰巨的工程呵!就在这个隘口,一座关门雄视着江西和岭南,朝向岭南这边,额上大书“岭南第一关”,朝向江西那边大书“南粤雄关”,脚下植立巨碑,大书“梅岭”。
岭路辟自张九龄,到五代时又告荒废,宋代的蔡挺在岭上广种松树,建立关门,即现在的“梅关”。因此,可说是“唐时岭路宋时关”了。
登上形势雄壮的梅岭,耳听松涛,眼看遐[xiá]宇,历史故事一幕一幕涌现出来:从秦始皇“南开五岭”那时开始吧,这儿出现过秦朝的征南大军,南越王赵佗扼守“横浦关”的将士,汉武帝讨伐赵建德的楼船;也出现过南北贸易的“关市”,南越王国以珠玑、玳瑁、龙眼、荔支、葛布、犀角运给汉朝,换回了铁农具和马、牛、羊等有利于开垦和兵备的东西。
面对岭路、雄关,自然还会想到:张九龄为了开凿岭路,怎样艰辛地爬上各个岭头,勘测路线;民工怎样浴日流汗,在坚硬的岩石上一分一寸地开凿;岭上岭下的松、梅、桃、李、枫栗、槐枣……都是出于前人的手泽呵!
北宋诗人苏轼、南宋抗金的宰相李纲、赵鼎……被贬岭南,是从这条岭路下去惠州、海南的。当年有位诗人登上梅岭曾啸歌:“玉斧飞霜大庾南,万松深翠洗烟岚[lán]”。梅岭的丘壑所给人的壮伟感受,正是这样。
在梅岭上,就只有这些感受吗?决不!那千里逶迤的五岭,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征途,不是在这里迈开大步的吗?岭上一定还留着巨人的足迹……。
从梅岭下来,站在钟鼓岩上纵望,一片新开的土地,苗木挺秀,现代的人们正在以有力的双手,开发祖国的锦绣岭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