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发展民族乐队 改良民族乐器 发掘整理古乐 创造民族乐曲 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获得可喜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6
第4版()
专栏:

发展民族乐队 改良民族乐器 发掘整理古乐 创造民族乐曲
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获得可喜成就
新华社25日讯 中国音乐家协会不久前召开的民族乐队音乐座谈会,交流了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的经验。从会上反映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我国民族乐队的发展、民族乐器的改良、古乐的发掘整理和民族乐队乐曲的创作方面,都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
我国民族乐队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全国只有一两个规模不大的专业的民族乐队。许多民间乐队如江南丝竹、舟山锣鼓、潮州锣鼓、西安城隍庙鼓乐、河北吹歌等,都不为专业音乐家所重视,只有一些业余吹奏者散在各地农村,自生自灭。至于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虽然有许多民族特点极鲜明的乐器,但由于受反动统治的压迫,不可能成立自己的民族乐队。解放以后,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民族乐队得到蓬勃的发展。仅在北京市内,专业的规模较大的民族乐队就有近十个;上海、广州、西安等市都建立了规模较大的民族乐队;其他省市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民族乐队。贵州苗族芦笙乐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东不拉乐队,都是在民族特有乐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的民族乐队,以新的面貌丰富着人民的文化生活。有些民族乐队在演奏我国传统乐曲的同时,还演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一些小型器乐曲。
我国目前已经发掘出来和普遍使用的各民族的古代乐器和民间乐器共有二百多种。其中如芦笙、把乌、葫芦丝、?、卡龙、双管、柳叶琴等乐器,已被证明为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能力。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乐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几年来,各地音乐工作者们从改进乐器的发音、音准,增加乐器的音域、音量,丰富乐器的演奏性能等方面,对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和胡琴、筝、洋琴、琵琶等弦乐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民族乐队还根据合奏的需要,试制了中音、低音乐器,增加了乐队的音色、音量的变化和表现性能,越来越丰富了民族乐器的表现能力。
许多著名的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已被发掘整理出来。十八世纪就已流传的运用对位和声原则编成的器乐合奏《十六板》,古乐《十三套》中的《海青拿天鹅》和《月儿高》,根据琴曲、琵琶曲改编的《潇湘水云》、《将军令》和久已脍炙[kuài-zhì]人口的《春江花月夜》、《放驴学舌》等乐曲,现在已经成为各地音乐会上受到广大听众欢迎的经常演出的节目。
解放以来还创作了数以百计的民族乐队乐曲。其中有表现新中国现实生活的题材,也有历史题材;有的采用传统的乐曲形式,也有借鉴了西洋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有重大主题的作品,也有轻音乐的作品。如《初春》、《欢庆胜利》、《海上锣鼓》、《渔家组曲》、《东海渔歌》、《打擂台》、《椰林夜曲》、《天鹅进行曲》、《延河畅想曲》、《山区运输队》、《春满山河》、《喜洋洋》、《苏武》等作品,都受到听众的喜爱和注意。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构成了我国民族乐队音乐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此外,民族乐队乐曲还被运用到其他艺术形式中。歌剧《窦娥冤》、舞剧《小刀会》、电影《祝福》和《红旗谱》,都由于用民族乐队演奏音乐而具有更为鲜明的民族色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