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江南曲艺之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7
第4版()
专栏:

江南曲艺之花
据新华社26日讯 被称为“江南曲艺之花”的评弹,1961年开放得特别茂盛。
在这一年中,上海、苏州、南京等评弹艺人集中的城市都举行了盛大的会演和会串,各种流派的新旧书目精华荟萃[huì-cuì],轰动一时。评弹艺人们还到北京和河北、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演出,博得了外地广大群众的赞誉。现在这一门曲艺不仅拥有工人、农民、教师等经常的听众,文学、戏剧、电影、美术界人士也成为书场的常客,许多知名的艺术家和学者还著文介绍和探讨评弹的艺术特色。
这朵口头文学之花,今年在南北各地开放得特别灿烂,是解放后艺人们大大发扬了它固有的艺术特色、推陈出新的结果。从传统书目中整理出来的中篇和折子书,如弹词《西厢》中的《闹柬》、《回柬》,《描金凤》中的《玄都求雨》、《老地保》,《玉蜻蜓》中的《厅堂夺子》,《三笑》中的《梅亭相会》,《文武香球》中的《一马双驮》,评话《三国》中的《草船借箭》、《战樊城》,《英烈》中的《马跳围墙》等,原来都是长篇中的精华部分,经过著名艺人刘天韵、周玉泉、徐云志、唐耿良、蒋月泉、杨振雄等人的加工整理,说表细腻的艺术特色更为显著,而且更为精炼,思想性也有所提高。另一些原来在长篇中只是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情节比较平淡的“弄堂书”,如评话《隋唐》中的《捉鹦鹉》,弹词《武松》中的《别兄》,演出时也由于艺人们的精雕细琢而面目一新。在新创作的表现现代生活的大批长篇、中篇、短篇中,这门艺术的传统特长同样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如《一定要把淮河治好》、《青春之歌》、《江南春潮》,以及最近公演的描写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踏雪穿云》,也都情节细致,形象丰满,能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青年艺人张效声所表演的《林海雪原》中的《真假胡彪》这一回书,把现实生活中只有几分钟工夫的情节,绘影绘声、淋漓尽致。
评弹艺术今年特别繁荣,还由于它在说、噱[jué]、弹、唱等几方面都有新的发展。特别是诙谐幽默的噱头,是评弹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不论新旧书目,评话弹词,都恰当而充分地运用笑料,不仅使人物、情节的刻划更为深刻和生动,而且能够活跃听众情绪,启人深思。弹词的唱腔原来只有陈(遇乾[qián])调、俞(秀山)调、马(如飞)调等几种,现在已发展到十几种之多。
评弹艺人为了使自己的艺术更好地推陈出新,还多方面地向其他曲艺和戏剧、电影、音乐、文学吸取营养。某些新形成的唱腔流派,便是兼收并蓄了京剧、昆曲和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著名弹词老艺人刘天韵等人说的《老地保》和《林冲》,便吸收了周信芳在《四进士》中和李少春在《野猪林》中的表演艺术,说唱时适当地运用眼神、身段,把人物的形象刻划得更为生动、深刻,增强了演出效果。(附图片)
苏州戏曲学校评弹部是由苏州市文化局、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和江苏省曲艺团合办的一个培养评弹新人的组织,这个部聘请了不少著名的评弹艺人来校担任教师。图为上海人民评弹团著名弹词艺人周云瑞(左)在辅导学员袁小琴(中)和糜菊珍学习弹唱
新华社记者 刘栖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