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国家大力支援 公社发挥威力 天津专区半数公社有了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8
第2版()
专栏:

国家大力支援 公社发挥威力
天津专区半数公社有了电
全区架起的十千伏以上输电线路,等于从山海关到上海那么远;三百二十四座电力扬水站,控制排涝面积三百九十万亩,灌溉面积一百四十七万亩;八百九十一个大队农副产品加工使用电力;十万多户农民用电照明
本报天津27日电 四年以前,河北天津专区的广大农民,还把“电力扬水,灯头朝下”当作遥远未来的理想;今天,这个美好的理想已在许多村庄变成了现实。最近记者在这个地区访问时,看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一行行的电线杆伸向四面八方。高压输电线延伸到的许多村庄,出现了变电站和扬水站。在辽阔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轻快地伴随着马达的轰响浇灌碧绿的越冬蔬菜。入夜,许多村庄电灯通明。
四年前,天津专区只有少数县城中的机关用电照明,广大农村很少看到电力设备。现在,全区已经架起十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一千八百四十三点四公里,等于从山海关到上海那么远;全区还建立了三十五千伏的变电站二十六座。因为有了电,全区二分之一的公社、八百九十一个生产大队的米面加工和能用电的农副产品加工,都用上了电力。这些大队用上电力的村庄,占全区村庄总数的19.4%。同时,有十万多户农民安上了电灯,其中约有20%的农户有了收音机。
电力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还是洼地生产面貌的变化。天津地区因为地势低洼、河流多,再加上雨量集中,每当秋季,时常是一洼积水,无法排泄,庄田常被淹没。自从有了电力,全区已经先后兴建了大、中、小型电力扬水站三百二十四座,拥有电动机一千二百四十四台,控制排涝面积三百九十万亩,灌溉面积一百四十七万亩。凡是用电力排灌的田地,基本上摆脱了旱涝灾害的威胁,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今年春旱的时候,宝坻、霸县、武清、蓟县就利用电力扬水设备和渠道,浇地三十多万亩。今年8月23日,北部几个县降雨一百五六十毫米,一些洼淀[diàn]地区一片汪洋,积水面积达一百一十八万亩,由于有了扬水站,七八天的时间就排除了八十一万亩的积水,使这些地里的庄稼减少了损失。人称“穷牛角洼”的霸县前卜庄村,过去年年遭受涝灾,解放后十二年来,就有六年秋季颗粒未收。今年由于有了电力扬水站,春天天旱时用扬水机灌溉,保证了适时播种,秋季又用扬水机及时排出了二千多亩地的积水,使全村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三倍多,社员们说:“穷牛角洼变成幸福洼了。”
天津地区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产物。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这个地区的领导机关根据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国家的统一安排,决定引用京津唐供电网的电源,领导各县、社和生产队发展电力事业。当时确定,输电线路的干线架设,由国家投资,干线以下的线路谁受益谁负担,在农村里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迅速掀起了办电热潮。
在发展农村电力事业过程中,天津市各工业企业给予了很大支援。几年来先后共支援变压器五万多千伏安,线材两万多公里,电动机三万四千瓩。许多工厂一面积极为农村生产电力配套设备,一面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帮助安装设备,传授技术。天津变压器厂的总工程师和七名老技术工人,在武清县杨村公社建立变电站时,到工地帮助检修和安装变压器。电业局把支援农村办电列为一项重要任务,除了积极组织力量帮助各地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以外,还经常派出技术人员下乡帮助培训电工人员。四年来,各工厂已经帮助全区培训出了二千多名电工技术人员。(附图片)
贵德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