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发扬光荣传统 国家利益为重 淮安人民热情卖粮支援建设 通往国家收购站的公路和河道上,运粮的、赶猪的,船装车运,驴驮肩挑,热闹非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2-29
第2版()
专栏: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积极出售农副产品
发扬光荣传统 国家利益为重
淮安人民热情卖粮支援建设
通往国家收购站的公路和河道上,运粮的、赶猪的,船装车运,驴驮肩挑,热闹非凡
据新华社南京27日电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苏淮安人民,踊跃地向国家出售农副产品。到12月中旬,向国家交售粮食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并完成外调计划的75%。其余的粮食也都集运到水陆通畅的大运河边,等候调出。皮棉、猪、羊、家禽和蛋品等的出售任务也都超额完成。
淮安县是江苏省徐淮平原上的老解放区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岁月里,人民群众出人出钱出物资支援战争;全国解放以后,英勇勤劳的淮安人民,又以经常超额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的实际行动,支援祖国建设。今年也同往年一样,农产品交售活动开展以后,通往国家农副产品收购站的公路、河道上,运粮食的、赶猪羊的、吆鸡鸭的,船装车运,驴驮[tuó]肩挑,热闹非凡。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有一些曾经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当过战斗员和参加过担架队的人。他们笑容满面地对青年人说:“过去是为了大家共同解放,今天是为了大家共同过好日子。”
在讨论交售农产品的过程中,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回忆党和国家对淮安人民的支持,进一步明确了支援国家就是支援自己的道理,摆正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淮安人民永世不忘的是1950年、1953年和1954年的三个大灾年,本地收的粮食不够吃,人民政府从东北和四川等丰收地区运来玉米和大米,帮助人民群众度过了灾年。所以在丰年,人们总是踊跃把农副产品卖给国家。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深受旱涝为害,党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以后,淮安人民积极参加治淮工程,导淮入江,同里下河地区人民一起,开挖了横贯东西的苏北灌溉总渠,彻底摆脱了历史性的旱涝威胁。又在国家的支持下,先后疏浚和开挖排灌渠道三千零九十一条,建造涵闸、桥梁四千零三十二座,使大范围的平原河网化,实现了“车水不用牛”的愿望。人们通过历史回忆,更加深刻地懂得了识大局、顾大体的道理。许多年过半百的老社员,在讨论中都说,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必须是先顾国,后顾家,大河有水,小河才满。地处两淮(淮阴、淮安)之间的淮城公社板闸大队今年秋季获得丰收,干部社员一讨论,决定多交售粮食给国家,现已超额27%完成了任务。在解放战争中身负重伤的马加书同志,现为博里公社马桥大队支部书记,他们的大队多卖了两万多斤余粮给国家。以后,他又同老游击队员、老农会会员商量,大家认为今年鸡鸭养的特别多,除定购任务已完成外,还可以多卖。他们一面带头卖,一面动员群众多卖,仅仅几天,就超过了原定购数的一倍以上。
社员们还选最好的产品卖给国家。石塘公社建淮大队李庄生产队社员李朝忠,将自己饲养的猪、鸡、鸭等,选最肥最大的卖给了国家。在他影响下,社员们也都自觉挑选最好的产品售给国家。(附图片)
江苏省昆山县?葭[jiā]公社新成大队的卖粮船,正把粗食运往国家收购站 新华社记者 晓庄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